•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中国科幻之路》 第八章 科幻艺术的价值» 正文

《中国科幻之路》 第八章 科幻艺术的价值

[01-18 18:01:4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8735

概要:与抱有恶意的人不同,笔者希望大家重视这一现象,是想说明,这是科幻艺术走向成熟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不能讳疾忌医。只有科幻作者们更深层次地理解科学的精神内涵,才能使科幻创作进入更高的层次。对于读者来说,则必须有较高的知识水准,才能对这类的作品进行判断。 世界各国科幻艺术发展的经验里都有一条类似的地方,就是本国的科学界一开始都反对科幻作品。认为它荒唐可笑,歪曲了科学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发展,一方面科学工作者越来越多地阅读科幻作品,而不是通过道听途说作结论。另一方面科幻作者力求严谨,使作品中的科学更接近于真实的科学工作。最后,在科学家和科幻作者间形成理解、沟通和协作。"科学家曾经是敌视科幻的,说它是似是而非的科学,加以非难,与那个时代相比,现在的科学家和科幻作家双方能够互相让步,齐心协力进行研讨,实在是一件大喜事。"(岩上治《科幻作家和科学知识》转引自《97北京科幻大会论文集》)这个过程在我国还刚刚开始。在加速这个进程的工作中,科幻作者应该作出更多更主动的努力。 三节 面向未来的价值观第八章除了科学之外,描写未来大概是科幻作品最容易辩认的外在特征。&quo

《中国科幻之路》 第八章 科幻艺术的价值,标签:小说教学,http://www.wenxue9.com
  与抱有恶意的人不同,笔者希望大家重视这一现象,是想说明,这是科幻艺术走向成熟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不能讳疾忌医。只有科幻作者们更深层次地理解科学的精神内涵,才能使科幻创作进入更高的层次。对于读者来说,则必须有较高的知识水准,才能对这类的作品进行判断。
  世界各国科幻艺术发展的经验里都有一条类似的地方,就是本国的科学界一开始都反对科幻作品。认为它荒唐可笑,歪曲了科学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发展,一方面科学工作者越来越多地阅读科幻作品,而不是通过道听途说作结论。另一方面科幻作者力求严谨,使作品中的科学更接近于真实的科学工作。最后,在科学家和科幻作者间形成理解、沟通和协作。"科学家曾经是敌视科幻的,说它是似是而非的科学,加以非难,与那个时代相比,现在的科学家和科幻作家双方能够互相让步,齐心协力进行研讨,实在是一件大喜事。"(岩上治《科幻作家和科学知识》转引自《97北京科幻大会论文集》)这个过程在我国还刚刚开始。在加速这个进程的工作中,科幻作者应该作出更多更主动的努力。

三节 面向未来的价值观  第八章



  除了科学之外,描写未来大概是科幻作品最容易辩认的外在特征。"纯文学写的是过去和现在。至于未来,那是科幻小说的领域。"(《大家》96、12,235页)作为艺术家,科幻作者们当然不可能纯粹客观地描写这个对象。
  "此外,科幻小说亦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未来重识」,使人们认识到,明日的世界将不会是今天世界的简单延期;要保证明天不会步向灾难,必须今天便作出努力。"(李伟才《发扬科幻小说的批判功能》)
  科幻作品里重视未来的价值观,直接导源于科学的价值观。因为科学几乎是最重视未来的社会力量。人类对未来的预测由宗教迷信发展到科学推导,是科幻作品产生的重要前提。早期的许多科幻作品,如贝拉米的《回顾》等都是这种潮流的产物。
  科幻作品对未来的重视,也根源于科幻本身的特点:"科幻小说侧重于人对未知世界(宇宙、人、生命等等)的形象探索,侧重于幻想,侧重于科学哲理式的思辩;而人类社会生活中已经发生过或正在经历过的具体事件,由于其本身已经鲜有幻想的成分,读者无需借助科幻作家独特、神奇的想象,完全可以通过历史教科书、通过主流文学作品来认识。"(姜云生《科幻写作杂说》转引自《科幻时空》99、2)
  另一段文字更为简洁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寄希望于未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未来不像过去,已经被刻成碑文不可改变。"(《与未来全接触》,《科幻世界》98、12)面向未来的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科幻艺术的能动性。
  在面向未来这个问题上,科幻艺术中有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区别。前者如贝拉米的《回顾》,认为理想社会必将在未来实现。后者则如《一九八四年》、《时间机器》等作品,将未来描写得暗淡无光。越接近当代,悲观主义的作品越多。
  在这里,读者必须认识到,悲观主义的作品并非意味着作者本身对人类未来不抱希望。一些作者是想通过悲观色彩的未来描述,引发读者对某些社会问题的重视。科技发展固然将我们带入一个祖辈们连作梦也无法想象的世界,但同时也不定期来了不少副作用--诸如环境恶化、核战威胁等等。因此,作为对科技和时代最为敏感的科幻小说,便往往把笔触伸向了这些令人忧虑的领域,从而具有了警告作用。
  另一些作者则可能只是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出发,为形成情节而构造一个悲观的未来图景。"没有阴差阳错就没有戏剧,没有威胁也就不存在传奇,科学幻想文学为了发挥其小说的功能要求遐想必须产生威胁的效果。一些评论家指出,这种情节的展开意味着科幻的'悲观',可是他们错了。科幻的审美应当与其警示性紧密结合。警示知识与技术发展中各种内在的可能性。"(布赖恩斯坦伯福尔德《英国的未来研究与科幻》,摘自《九七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
  "艺术小说通常又是悲观厌世的,主要因为写悲观厌世的艺术小说较为容易;写乐观向上的艺术小说不是不可能,但是这类小说很难打响。"(《科幻之路》三卷711页)
  总得来说,真正发自内心地渲泻颓废厌世倾向的作品在科幻长河中极为罕见。在对未来的态度上,中外科幻作者惊人的一致。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科幻艺术的未来主义价值观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不合拍的,是一种冲击和批判的力量。下面两段论述分别出自大陆和台湾科幻作者,但内容却惊人的一致,足见民族文化的共性所在:
  "反思中国文化,很大成分可以说是向后看的文化。中国大地上,近年崛起多少的西游记宫、封神演义游乐园、历史人物蜡像馆,都是这种文化思维定势产生的结果。就拿成都市来说,耗费巨资修建了'惊奇迷乐大世界'、'水泊梁山'。其结果门可罗雀。……科幻文学是面向未来的文学,它将把中国人的目光牵向未来……"(《中国最新科幻故事·第二卷前言》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我们的投资意愿非常非常低落。但是我们看看我们寺庙投资反而发展到非常可怕的地步,加上武侠小说盛行,大家都很想逃避在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里。我们目前解决经济问题,工业无法突破的问题,跟我们缺乏科幻精神有关--我们没有前瞻的精神。我们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没有人想到未来,就只想逃避、发牢骚,这可能是我们科幻小说家的责任。"(黄凡,《科幻小说座谈会发言》,转引自《台湾科幻小说大全》473页)

四节 世界主义的价值  第八章



  熟读科幻作品的人会发现,中外科幻小说有两点是非常相同的,那就是喜欢用世界性的背景,并且将人类视为统一的描述对象。这种典型的世界主义正是科幻艺术的优秀传统。"科幻是跨越所有种族、宗教、信仰和国界的当代世界神话。"(《美国科幻迷协会和美国风格的科幻热》,转引自《科幻世界》95、12)
  作为科幻小说的诞生标志,《弗兰肯斯坦》将情节背景一直延申到北极。凡尔纳一直习惯于把整个世界当成他作品的背景,并且歌颂了许多并非法国人的英雄,象《海底两万里》中的印度船长和《大炮俱乐部》里的美国探险家等。在威尔斯的短篇名作《星》中,甚至没有任何一个特定的人物,整个人类成为主人公,共同面对着慧星即将撞击地球的灾难。斯特普尔顿的《最后与最初的人》更是有人类无人物的科幻典范。这样的作品纯文学界里从未出现过。别利亚耶夫的作品逼真地描写了印度、加勒比海等地区。写于冷战时期的法国科幻作品《冰人》不仅让各国科学家一起面对文明自我毁灭的历史,甚至写到一对分别来自美苏的科学工作者的爱情。其它象太空旅行作品、灾难题材作品,更是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小说阅读教学小说教学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小说阅读教学


上一篇:《中国科幻之路》 第七章 科幻小说的分类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