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说明文阅读一条科普创作的新路--谈谈名胜古迹题材的科普创作» 正文

一条科普创作的新路--谈谈名胜古迹题材的科普创作

[01-18 16:52:59]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说明文阅读   阅读:8311

概要: 科普创作的题材是广泛的.它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一篇好的科普作品,不仅要有充实的科学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不要切中人们生活的要求.当今,人们物质生活逐步走向富裕,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的人,都热衷于旅游观光,饱览名胜.同时,随着人民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景结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仅追求自然景物的奇特、人文古迹的绚丽,而且对蕴含着科学道理的自然现象及建筑艺术等,都要尽心品赏,好思多问,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望.否则,就觉得 "游而不能尽兴".为此,科普创作开拓这样的新题材,不仅反映了的要求,也迎合了人民群众的期望. 近年来,笔者以古城扬州名胜之奇观异景,以力学知识为主要载体,创作了一些具有乡土特色,且把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体的科普短文,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许多中学生看了,觉得这样的科学小品,生动活泼,文理渗透,是课堂是学不到的.这里,笔者以扬州名胜为例,阐述这类小品的取材与表现手法.1. 园林中一些奇特的建筑,往往反映了科学造园的意识,它以奇引人,启人心智,激励人们对力学知识的追求

一条科普创作的新路--谈谈名胜古迹题材的科普创作,标签:说明文阅读大全,http://www.wenxue9.com

    科普创作的题材是广泛的.它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一篇好的科普作品,不仅要有充实的科学内容,强大的艺术魅力,不要切中人们生活的要求.当今,人们物质生活逐步走向富裕,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的人,都热衷于旅游观光,饱览名胜.同时,随着人民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景结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仅追求自然景物的奇特、人文古迹的绚丽,而且对蕴含着科学道理的自然现象及建筑艺术等,都要尽心品赏,好思多问,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望.否则,就觉得 "游而不能尽兴".为此,科普创作开拓这样的新题材,不仅反映了的要求,也迎合了人民群众的期望.
    近年来,笔者以古城扬州名胜之奇观异景,以力学知识为主要载体,创作了一些具有乡土特色,且把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体的科普短文,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许多中学生看了,觉得这样的科学小品,生动活泼,文理渗透,是课堂是学不到的.这里,笔者以扬州名胜为例,阐述这类小品的取材与表现手法.
1. 园林中一些奇特的建筑,往往反映了科学造园的意识,它以奇引人,启人心智,激励人
们对力学知识的追求.例如:个园雪山墙上开了24个大圆洞,游客到此,都感到不可思议.针对这样的题材,来揭示圆洞似音孔,能 "招风透声";墙后深巷,仿佛乐器音箱,能产生 "共鸣";加上依墙叠置的白石假山和地面铺设的明莹石板,不仅使游客产生了隆冬的意境,也领略了园林工作者造园的良若用心.
2. 名胜古迹中厅堂的匾额和楹联,一般用来标名,点景或抒发情怀.但是,有的还蕴含着
科学的哲理.平山堂横匾上的名句 "远山来与此堂平",说是江南诸山,与平山堂平,这是否是文人的夸张?不!站在平山堂前望江南诸山,确是 "置于脚下",如果用 "透视原理"和 "错视觉"的科学道理来揭露其中的奥秘,游客定会顿开茅塞.又如平山堂西园 "听石山房"的命名,别有一番力学的情趣.山上建房,理为 "山房", "听石"从何而来?古人云: "山风刚劲,捕柱如琴,入穴如笛,撞壁如钟,穿罅如吕".原来, "山房"两侧,耸立假山,山风劲吹,空气振动,山音四起, "听石"之说,由此而生.
3. 园林中的一些雕刻、绘画、花木栽培等,不泛有 "科学的绝技".平山堂欧阳修肖像
的胡须,近看为白,远看为黑;鉴真纪念堂里一幅日本奈良金堂大殿画中的道路会跟人 "走";长堤春柳两旁桃柳间植的原因,都不无蕴藏着光的反射,相对运动,心理错觉,色觉感受等科学的道理,把这些道理写出来,可 "寓学于乐".
4. 一些民间传说,虽无稽可查,无证可查,其真实性也经不起推敲.但对于涉及到科学内
容的传说,也可用来借题发挥.众所周知,平山堂内有两个 "天下第五泉",谁真谁假,说法不一,一种根据民间传说,认为东首的一口为真,说是古代有一个法师去峨嵋山取经,在那里的泉水井中丢失一水瓢,结果被在扬州子弟从井中发现.认定:地下泉延似如 "连通器",路路相通.另一种是根据史料考证.针对这样的争议,借题论述地下有压水与无压水及 "十泉九喷"的科学道理,提出淘井找泉解决争议,便能做到立意新颖,贴切自如.又如雄伟壮丽的文峰塔,它经历了特大地震的考验,何以如此坚固?传说塔基呈半球,重心低,稳度大,似如不倒翁.又传说塔基 "形如石须而弥座",似如今日的桩,用这些传说写小品,阐述力学道理,别具风采,自成一格.
5. 寓意着一定历史文化的古迹和古物,都可谋篇布局,撰写科学小品.在观音山展出的宫廷嬉物 "渔洗盆",是写共振与波动干涉的好题材,古迹 "四眼井"可写水质清澈,冬暖夏凉的道理; "响水桥"奇异的响声,能说明声线弯曲的物理现象; "四望亭"可用来论述视距与登望远的科学知识.
综上所述,以名胜古迹为题材,确系进行科普创作的一条新路,笔者渴望在科苑创作的文坛上,能有更多更好的这类作品.

http://210.72.10.8/webpage/zgkpyj/kpcz/data/web_410.html




Tag: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说明文阅读


上一篇:对新世纪少儿科普创作的思考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