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语法分析(下)» 正文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语法分析(下)

[05-16 15:43: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中考复习资料   阅读:8985

概要:二、 通过成分的分析,把握句式特点,理解语义。文言句式和活用是多年高考必考的内容,2005年语文考纲又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必考内容,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掌握文言句式,关键是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句子语法特点。《师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讲解这个句子,我们一般总是问学生:句中之是什么用法?然后强调:这个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学生听了记了,过后也忘了。后来,我从语法分析入手,叫学生先分析句子的主谓宾(该句无宾语),并提醒他们可以从久字入手。学生很快就划分好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主语的特征,再思考之字的用法,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句:忌不自信。这个句子,直接就句式提问也未尝不可,但总有些无用功之感,会的不问也会,不会的问了也白问。但如果从成分分析入手,问学生主语是什么?(邹忌),谓语呢?(信),信的对象呢?并与现代汉语作一翻比较,学生就能很快说出该句的句式特点,并能准确地把它翻译出来。成分的界定,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句式,理解词义,有时对我们的思维还起着积极的制约作用,使我们的翻译规范而不随意。如《促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语法分析(下),标签:中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二、 通过成分的分析,把握句式特点,理解语义。
  文言句式和活用是多年高考必考的内容,2005年语文考纲又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必考内容,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掌握文言句式,关键是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句子语法特点。
  《师说》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讲解这个句子,我们一般总是问学生:句中之是什么用法?然后强调:这个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学生听了记了,过后也忘了。后来,我从语法分析入手,叫学生先分析句子的主谓宾(该句无宾语),并提醒他们可以从久字入手。学生很快就划分好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主语的特征,再思考之字的用法,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句:
  忌不自信。
  这个句子,直接就句式提问也未尝不可,但总有些无用功之感,会的不问也会,不会的问了也白问。但如果从成分分析入手,问学生主语是什么?(邹忌),谓语呢?(信),信的对象呢?并与现代汉语作一翻比较,学生就能很快说出该句的句式特点,并能准确地把它翻译出来。
  成分的界定,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句式,理解词义,有时对我们的思维还起着积极的制约作用,使我们的翻译规范而不随意。如《促织》中的: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这个句子有同学就翻译为:村中有个少年,喜欢多事,驯养了一只蟋蟀。从句意看,这样也可以、。但严格地说,这样翻译不准确,好事是少年的定语,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好事应该移到前面去翻译。
  2
  三、 通过分析句子间的关系,理解句意,确定词义。
  同词的组合一样,一段话中的句子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的。而这一定的顺序又反过来制约着我们的言语行为,规定着你说了因为,就得说所以,前面有个如果,后面就应该有个那么。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句与句的关系分析,推断词句的意义。
  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准确地解读和推断文言词句,对于阅读者来说,既是阅读必备的综合能力之一,又是一个难点之所在。但它却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前提,是关键。
  95年高考文言文材料中有一句:
  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末句译为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还是所以才说你没有懂呢?孤立地看这一句,似乎都通。但我们联系一下前面两句,就会发现问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第一句讲过去的认识,而二三句讲今天的看法,前后相对,构成转折。上面的翻译,第一种显然更符合这一意义关系:我本以为现在才知道。而我才说与前文是形成不了转折关系的。
  再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中的独应解释为难道,有学生认为理解为唯独也行,译为为什么唯独不怜惜你的姐姐呢?不是也通吗?我在讲解时,从句子间的关系出发,让学生回答,假如理解为唯独,前面应该是哪一意义的句子?并举了二例,让学生填句:
  _________________,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_________________,唯独他没有到校。
  这么一练一想,学生尽管还不能完全明白原句的关系,但至少可以悟到一点:唯独是要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的,而原句中理解为唯独与上文不连贯,构成不了转折关系。如果一定要理解为唯独,那这一句就该这样说:
  公子怜胜,亦怜他人,独不怜公子姊,何哉?
  这就是顺序对句子的限制。
  《捕蛇者说》中也有一句: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初读之下犹信很容易被翻译为才相信,但它还可以译为还是真的,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看一下前面一句:现在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下面该接什么呢?不妨再举一些相近的例子:
  这件事,现在看来,
  这件事,从你这个角度来看,
  它们的下面应该接什么句子?应该接说话人对看的对象的评价性的话,表示说话人的看法。因此,犹信的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了的孔子的话,谓语是信。此句应译成:现在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是真的。
  语法、词汇是读懂文言文的工具,但文言文阅读的目的决不止于读懂,重要的是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以更好地传承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面对比重大,任务中的文言文阅读,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内在因素上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最终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Tag:中考复习资料中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中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赵襄主学御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