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1—1)(人教版九年级)» 正文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1—1)(人教版九年级)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735

概要: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达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了细雨濛

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1—1)(人教版九年级),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达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了细雨濛濛。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渐方生,方生方渐。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2006年江西课标卷]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 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横线上。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
2.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

3.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剖析]这是一篇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的美文,它与当下的一些矫揉造作、追求浮华、堆砌词藻的散文形成鲜明对照,文中渗透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第1题通过对成语的选择,考查概括提炼成语的能力。第2题是典型的考查概括提炼的题目,考查准确筛选信息、概括提炼答案的能力。第3题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概括提炼的能力,信息量比较大。第4题是一个综合性题目,它要求考生具有把握全局的能力。解答第1题的关键是先要对所给段落的内容进行全面把握,再依据上下文确定答案的大致方向,然后再去文中搜取相关的成语。解答第2题的关键在于先确定“春雨让‘我’兴高采烈”在文中的位置,“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一句明明白白地提示了寻找答案的方向。其次,注意题干中“哪些”一词,再联系分值是3分,因此可大致判定有三个要点。经过这样一番分析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写了三个兴高采烈的场景。第3题虽然是一道选择题,其实难度并不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在文章中作者通过蒋捷过于计较自己的个人命运来反衬自己关注国计民生的无私情怀。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为百姓而喜雨,想到这,答案就不言而喻了。第4题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要熟读原文,力求没有遗漏,其次把握命题人的意图,最后找准答案的切入点。根据试题指向,作者对学问的态度怎样?文中有关语句有:同一种死文字拼命,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我已经达到了望九之年。又问,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怎样?文中有关语句有: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注意文后注释: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同样的方法可以做完最后一问。
参考答案:1.心旷神怡或心花怒放。2.麦苗吮吸雨



www.wenxue9.com
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3.C。4.答题要点:(1)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 (2)对人生:通达(不喜亦不惧)。(3)对社会:关注民生。
第三课时
一.设计构想:如果说上一课时是以老师为主导在和学生一道共同探讨,老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解题规律,不断解决今后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话;那么本课时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练习告诉老师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切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点拨指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古诗鉴赏——炼字(人教版高三)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