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诗歌比较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正文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952

概要: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解析:例(4)中第一小题.例(5)中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第二问要比较的就是形象.意象.语言特色的异同。应运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作比较。例(4)中第一小题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例(5)中第一小题都用了燕子这一意象来发兴亡之感。例(5)中第二小题第二问,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解析:例(4)中第一小题.例(5)中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第二问要比较的就是形象.意象.语言特色的异同。应运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作比较。例(4)中第一小题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例(5)中第一小题都用了燕子这一意象来发兴亡之感。例(5)中第二小题第二问,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2 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还以例(4)例(5)为例来看:例(4)中第一问和例(5)中第二问就属于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方面内容。要注意的是例(4)中第一问虽然出现在比较鉴赏类题中,但只要分析指定的试就行了。例(5)中第二问就要比较三篇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不同,即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3 比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
(6)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第一题只需结合张诗考虑就行;第二题则是两诗末句寄托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就需要结合诗句及作者体味他们的区别,得出结论,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三 题例分析及解题策略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首先是审准题意,分析比较对象的异同点。从比较对象来看,对象相同,都是木芙蓉;作者不同,一是吕本中,一是范成大。从设置问题来看,前一题主要是求同,后一题是求异。从比较内容来看,形象与修辞。其次是找准切入点,抓关键句,对照相关问题涉及的内容思考。第三是精心组织答案;第四是形成文字。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该题从标题看,前诗是李白写给王昌龄的,后一首诗是王昌龄的回应,对同一事件发出的不同情感。理解“愁”,不能孤立地看,应结合写作的背景来考虑,知人论世,据背景把握内容;抓关键句来体会不同情感,据文本体会词义,据文本品情感。找准比较点,找准切入点。最后组织好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舟下建溪
        宋•王安石                         宋•方惟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语言连贯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