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正文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

[01-18 23:20:00]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194

概要: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墨梅:水墨色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 的美德,实则以梅自喻,表达自己 的情厂操。三: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来(物即作者自己的形象,目的侧重抒怀)。例《名师》328页〈〈归燕诗〉〉四:咏物诗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如〈〈蜂〉〉,或用比喻、拟人。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五:达标练习1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 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 , 后者主要用了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
墨梅:水墨色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                 的美德,实则以梅自喻,表达自己                的情厂操。
三: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来(物即作者自己的形象,目的侧重抒怀)。例《名师》328页〈〈归燕诗〉〉
四:咏物诗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如〈〈蜂〉〉,或用比喻、拟人。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五:达标练习
1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 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 ,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
   2. 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答: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 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沾, 谁为表予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梗犹泛:典故出白《战国策·齐策》中的一段寓言,说的是一个泥偶与一个桃梗做的木偶在对话,桃偶说:“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样,到八月,大雨来临,洪水泛滥的时候,你就残破了。”泥偶说:“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归西岸的土地罢了。你呢,却是东国的桃梗,被削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冲入河流,那么你就会漂离家乡,不知道一直漂流到哪里去了。”这里用桃梗漂泊流离来比拟自己的宦游生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送别诗鉴赏教案
《托物言志诗的鉴赏》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