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古代教育中的名词解释(高三)» 正文

古代教育中的名词解释(高三)

[10-18 21:02: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977

概要:武学 中国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始设。不久即废。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重建武学于武成王庙,选文武知兵者为教授。元丰年间置博士、教谕。生徒以百人为额,未参班使臣、门荫子弟及庶民子弟,可经保荐投考。入学后,给常膳,习诸家兵法及弓矢骑射等术。愿试阵队者,量给兵肄习。满三年考试一次,及格者给以官职,不及格者留学一年再试。崇宁间曾一度设立各州武学。明代置京卫武学和各卫武校,年轻武官及应继承武官禄位的子弟,得入学受教。崇祯时,各州府县亦设武学生员,所习除军事科目外,与儒学无别。 蒙馆 也叫蒙学,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主要教授学童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的常识。一般用《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教材。无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课,注重背诵和练习。回回国子学 元代培养回回文(维吾尔文)译员的专门学校。创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学生名额定为五十人。入学资格限于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供廪膳,以教授回回文字为主,学满后派遣各衙,充任译史。蒙古国子学 元代在京师设立的高等学校。创立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学生

古代教育中的名词解释(高三),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武学 
中国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始设。不久即废。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重建武学于武成王庙,选文武知兵者为教授。元丰年间置博士、教谕。生徒以百人为额,未参班使臣、门荫子弟及庶民子弟,可经保荐投考。入学后,给常膳,习诸家兵法及弓矢骑射等术。愿试阵队者,量给兵肄习。满三年考试一次,及格者给以官职,不及格者留学一年再试。崇宁间曾一度设立各州武学。明代置京卫武学和各卫武校,年轻武官及应继承武官禄位的子弟,得入学受教。崇祯时,各州府县亦设武学生员,所习除军事科目外,与儒学无别。 

蒙馆 
也叫蒙学,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主要教授学童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的常识。一般用《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教材。无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课,注重背诵和练习。

回回国子学 
元代培养回回文(维吾尔文)译员的专门学校。创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学生名额定为五十人。入学资格限于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供廪膳,以教授回回文字为主,学满后派遣各衙,充任译史。

蒙古国子学 
元代在京师设立的高等学校。创立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学生限于在朝的蒙古人、汉人百官、法薛台(护卫军)官员的子弟和经过选拔的庶民子弟。学额初无定员,至仁宗延祐二年(1351年),规定为一百五十人,其中蒙古学生七十人,色目学生二十人,汉学生六十人。学生分正额与陪堂两种,前者为官员子弟,月给廪膳;后者为庶民子弟,略给纸札笔墨。学官有博士、助教、教授、学正、学录、典书、典给等。主要学习蒙古文《通鉴节要》,兼习算学。学成考试,精通者量授官职。

女真国子学 
金朝专为女真人子弟设立的学校。始创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有策论生百人,小学生百人,选“猛安”、“谋克”内良家子弟优秀者入学。用译成女真文的儒家经书为教材,考试与太学略同。

阴阳学 
元明两代地方设立的天文学校。始创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直接隶属司天台,初仅设于诸路(元代地方地政区域),后推及各府、州。学科为天文学与术数,习《占算》、《三命》、《五星》、《周易》、《六壬》、《数学》等书。艺术精通者,可录呈省府,到京验试,如有异能,许入司天台录用。明代的地方阴阳学官,府曰正术,州曰典术,县曰训术。

社学 
元、明、清三代的地方小学。元制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明代地方仍普遍设立“社学”,民间十五岁以下的幼童可入学就读,学习冠、婚、丧、祭之礼及经史历算,并兼读“御制大诰”和“本朝律令”。清代各直省的州、府、县都设立“社学”,每乡一所,社师择“文义通晓,行谊谨厚”者充补。

四门学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创设四门小学。因初设于京师四门,故名四门学,后与太学同在一处。立四门博士四十人,助教十二人。唐代的四门学为大学,隶属于国子监,有生员一千三百人。教授儒家经典,性质与国子学、太学同,惟允许低品阶官员及庶人子弟就学。宋承唐制,于庆历三年(1043年)设四门学,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和士庶子弟入学,一年一试,三试不中者出学。不久被废。

书院 
中国古代官方藏书、校书蔌私人读书治学之所。书院之名始于唐朝。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以乾元院为丽正修书院(亦称丽正书院),十三年又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这种官方设立的书院不同于聚徒讲学的教育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校刊、收藏“古今之经籍”,帮助皇帝了解经典史籍,并荐举贤才和提某些建议,供皇帝参考和选用。有时间可考的较早的私人书院,是唐贞观九年(635年)在遂宁县所办的张九宗书院。贞元中期,李渤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即其遗址建立学馆,以授生徒,称“庐山国学



www.wenxue9.com
”。唐末至五代,战乱连年,学校废毁,学者多择名山胜地,建立书院,作为研究学术和聚徒教授的场所,开创了私立大学之风。宋初著名书院有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等四大书院。南宋书院大兴,几遍全国。原多民办,后经朝廷敕额、赐田、奖书、委官,遂成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中心。掌教者称山长、山主或洞主。元、明、清三代书院仍盛,为准备科举的场所。

石鼓书院 
建于湖南衡州石鼓山,故名。初,唐朝刺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山的左侧。宪宗元和年间,州人李宽筑屋山巅,读书其中。宋太宗至道三(997年),州人李士真请求郡守在这里建立书院,招收生徒讲学。朝廷赐“石鼓书院”敕额。《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兴之初天下四书院”之一。仁宗时一度荒废,到南宋孝宗时,因旧址复院扩建,规模益增,迄宁末不废。朱熹曾为之作记。

嵩阳书院 
建于河南登封太室山下。原址为嵩阳寺,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兴建。五代时后周改为太乙书院。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赐名太室书院,颁书赐额。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更名为嵩阳书院。南宋王应麟辑《玉海》,列为“宋朝四书院”之一。宋末已废。清康熙年间重建。院门前有唐天宝三年“圣德感应颂碑”,高约九米,宽二米,书法遒雅,雕刻亦精。

应天府书院 
建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商丘县)。原为五代名儒戚同文的旧居。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民曹诚在戚氏旧居建筑学舍一百五十间,聚书一千五百余卷,并以自己修建的学舍捐给政府。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并以戚同文的嫡孙戚舜宾为主教,曹诚为助教。成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商丘旧名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景祐二年(1035年)改为应天府官学。

白鹿洞书院 
建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原是唐代李渤于贞元中(785—805年)隐居读书的地方。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宝历中(825—827年)任江州刺史,在此建筑台榭,名之为白鹿洞。南唐时,白鹿洞置田建立学馆,命国子监李善道为洞主,教授生徒,称庐山国学。宋太宗时改名为白鹿洞书院,常有生徒数千百人。诏赐国子监刊“九经”供生徒肄习,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朱熹为南康军太守,加以重修,订立教规,并曾讲学其中。由于朱熹的努力,白鹿洞书院成了南宋书院的模范,并影响了后世书院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文言文中常见固定短语翻译(高三)
《古代教育中的名词解释(高三)》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