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常识网健康保健养生保健慢性支气管炎» 正文

慢性支气管炎

[10-18 20:52:56]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养生保健   阅读:8910

概要: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即所谓“咳”、“痰”、“喘”、“炎”为特征。根据我国70年代的普查资料,患病率为3.82%,50岁以上者达15%以上。故积极防治本病十分重要。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极为复杂,主要与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及气候变化等有关,但迄今为,尚有许多因素还不清楚。 从本世纪50年代起,针灸已经成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此之前,意大利的维内依(A·Vinaj)教授等采用针刺之法,于30年代曾有效地治疗了多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并获良效[1]。至70年代,随着我国大规模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工作的开展,使针灸治疗本病获得迅速的推广和发展。近二十年来,本病的针灸防治工作更趋深入。总之,几乎所有的穴位刺激之法都被试用于本病的治疗,包括:针刺、隔姜灸、着肤灸、梅花针、电针、胸穴指压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植、割治、挑治、拔罐、穴位磁疗、超声针、穴位微波照射、穴位激光照射乃至近年刚刚开始应用的冷冻针灸等等。即使同一种穴位刺激法,也有多种形式,如拔罐

慢性支气管炎,标签:养生保健知识,养生知识,养生秘诀,http://www.wenxue9.com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即所谓“咳”、“痰”、“喘”、“炎”为特征。根据我国70年代的普查资料,患病率为3.82%,50岁以上者达15%以上。故积极防治本病十分重要。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极为复杂,主要与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及气候变化等有关,但迄今为,尚有许多因素还不清楚。

    从本世纪50年代起,针灸已经成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此之前,意大利的维内依(A·Vinaj)教授等采用针刺之法,于30年代曾有效地治疗了多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并获良效[1]。至70年代,随着我国大规模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工作的开展,使针灸治疗本病获得迅速的推广和发展。近二十年来,本病的针灸防治工作更趋深入。总之,几乎所有的穴位刺激之法都被试用于本病的治疗,包括:针刺、隔姜灸、着肤灸、梅花针、电针、胸穴指压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植、割治、挑治、拔罐、穴位磁疗、超声针、穴位微波照射、穴位激光照射乃至近年刚刚开始应用的冷冻针灸等等。即使同一种穴位刺激法,也有多种形式,如拔罐就有水罐、火罐、针药罐之异,穴位注射药物更有中草药制剂各种西药注射液,达十余种之多。

    通过长期大量的观察,发现无论是急性发作期的寒证、热证,还是慢性迁延期的肺虚咳痰、脾虚痰滞和肾虚喘促及缓解期,针灸都有一定疗效。有人曾统计针灸治疗的 18400余例病人,其总有效率为70~97%,部分患者获者临床治愈或临床控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8]。表明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是肯定的。

    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还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动物和人的多项指标的对照观察,发现针灸、耳针、药物穴位贴敷等各种穴位刺激法治疗,可以促进慢性支气管所致的气管损伤修复、使柱状上皮细胞的病理性损害得以减轻。针灸能提高患者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升高血γ球蛋白的比例和血浆皮质醇的含量,降低血中嗜酸细胞的数目,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得以改善,增强患者的防御能力。另外,通过甲皱微循环观察,发现患者存在的轻微循环障碍,通过针刺治疗也能得到缓解[3,4]。针灸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上述这些作用起到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的。
 
  【治疗】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大椎、陶道。

    (二)治法

    选用28号毫针,令病人取正坐位,头稍低下,针尖约呈45度角,斜向头部方向刺入,深度一般在1.8~2寸左右,以有酸胀等得气感为度,但不要求出现向躯体放射的针感。当接通电针仪后,患者须感到前胸部有电麻样感,如未达胸部,应适当调整针刺的角度与深度。电针颇率为80次/分,电流强度3~20毫安,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用可调波。均留针20分钟,隔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继续下一疗程。孕妇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此法。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近期控制: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及肺部阳性体征均消失,且未复发:显效: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消失,偶有复发:有效:症状与体征均有好转,但易复发:无效:体征或症状未见好转或反加重。

    共治疗1493例,按上述标准评定,近期控制:793例(53.1%),显效382例(25.6%),好转245例(16.4%),无效73例(4.9%),总有效率为95.2%。内有80例为住院病人,其总有效率达98.7%。经与内服西药(SMZ、四环素、咳必清)比较,亦以电针治疗为佳[5]。

    穴位敷贴(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2、天突、神阙、膻中、命门、灵台。

    配穴:喘息加大椎、定喘;脾虚加足三里、丰隆;肾虚加肾俞、膏肓。

    (二)治法

    敷药制备:

  (1)参龙白芥散:白芥子、细辛、甘遂、吴茱萸、苍术、青木香、川芎、雄黄、丁香、肉桂、皂角各等量,红参为1/10量,每10克药用海龙1条。均研细末,密封保存。使用前加适量麝香、冰片。用时以鲜姜汁调成糊状,做成直径1厘米的圆饼。

    (2)白芥子、细辛、白芷、甘遂、轻粉各等分,研细末,用蜂蜜做成蚕豆大药饼。

    治疗时,每次取一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据症加穴。药物亦选一组合。用参龙白芥散,应先令病人取适当位置,每穴拔罐5~10分钟(7岁以下只拔神阙,其它穴贴药)。然后,贴上药饼,用胶布固定,20小时取下,个别痒甚者3小时取下。于每年夏天入伏起头伏的10天中任选一天贴穴,以后每隔10天贴1次,共3次;冬季入九起,头九的9天内任选1天治疗1次,以后每隔9天贴1次,共3次。一年连治6次为一疗程,连治二个疗程以上。

    第2组药,可于平时贴敷,每次选1穴(双侧),先拔罐5~10分钟,然后用生姜涂擦穴位,令热,置饼于其上,以胶布固定。每次贴24~48小时,3~4天贴敷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10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基愈:经两年以上观察,咳、痰、喘等症状未复发,基本上不感冒或少感冒,肺部无干湿罗音及哮鸣音,未再服用治疗本病的对症药物,体力恢复,能从事正常劳动;显效:咳、痰、喘、炎的程度和发作次数,经两年观察,较治前减轻和减少2/3以上,基本上不用对症药,偶有发作,对症处理5~10天可控制到治前水平;有效:咳、痰、喘、炎的程度、发作次数和迟缓时间等持续两年以上好转1/3~1/2,对症用药量减少1/2,或最后一年基本达显效以上者;无效:病情好转程度,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用药量减少均不足1/3者,或时轻时重,最后一年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者。

[1] [2] [3]  下一页


Tag:养生保健养生保健知识,养生知识,养生秘诀健康保健 - 养生保健


上一篇:高脂蛋白血症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