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历史教学教学设计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正文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

[03-23 17:00:0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教学设计   阅读:8351

概要:[板书]③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教师过渡]以上我们从政治、经济方面认识了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并了解了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状况和经济特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国民政府的外交行为。[板书]五、“改订新约运动”[教师讲述]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属性及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其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路线。在与苏联断交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实际就是它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交涉活动。1928年6月,北伐军占领北京,南京政府遂宣布“统一告成”,但在一连串的战争之后,其财政陷入困境。当时,新税创办不易,旧税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关税自主一途径较为可行。而且,北伐战争以来,国人要求关税自主的呼声日趋强烈。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关于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宣言》,7月6日,外交部发表《关于重订新条约之宣言》,要求各国政府改订新约,从而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板书]1.原因:反帝、税源[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的最后一小节,指出国民政府发起该运动的原因和目的。[学生回答]缓和人民反帝斗争

高一历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教学设计,标签: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wenxue9.com
  [板书]③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教师过渡]以上我们从政治、经济方面认识了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并了解了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状况和经济特点,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国民政府的外交行为。
  [板书]五、“改订新约运动”
  [教师讲述]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属性及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其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路线。在与苏联断交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实际就是它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交涉活动。1928年6月,北伐军占领北京,南京政府遂宣布“统一告成”,但在一连串的战争之后,其财政陷入困境。当时,新税创办不易,旧税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关税自主一途径较为可行。而且,北伐战争以来,国人要求关税自主的呼声日趋强烈。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关于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宣言》,7月6日,外交部发表《关于重订新条约之宣言》,要求各国政府改订新约,从而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
  [板书]
  1.原因:反帝、税源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的最后一小节,指出国民政府发起该运动的原因和目的。
  [学生回答]缓和人民反帝斗争;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
  [教师提问]其中哪一目的更为迫切和主要呢?
  [学生回答]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最为关心的。
  [教师讲述]“改订新约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个方面。对于中国政府改订新约的要求,日本表示反对,其他国家态度冷漠,只有美国首先响应。1928年7月25日,中美两国签订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又陆续同德、挪、比、意、丹、荷、葡、英、瑞、法、西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关税条约”。到1930年5月,日本才不得不同中国缔结了关税条约。所有这些条约都在原则上承认中国关税自主,这就为中国关税和税则统一创造了条件。
  [教师提问]对于美国首先与中国缔结关系条约的原因,教材只有“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一个简单的交待,而日本的反对态度教材却没有提及,同学们能否从美日在中国争夺的角度,从更深的层面分析其原因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那时候,美国和日本是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在1928年,日本在侵华方面具有优势,美国希望通过对国民政府修约要求的积极做法,来进一步使国民政府向美国靠拢,从而有利于自己同日本的斗争。况且,美国本土远离中国,它只有帮助国民政府取得稳定的财政来源以维护其统治,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其侵华利益。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它灭亡中国的计划始终没有改变,国民政府的崩溃,中国的分裂与混乱更有利于它灭亡中国的计划,因而它可以对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置之不顾,一味坚持其原有的侵略特权。
  [教师总结]美、日对中国的“改订新约”要求的不同态度,都是符合其侵略利益的,他们的目的都不是使中国实现真正的关税自主。即使真的如条约所言,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间实现了对等的权利,那也是形式上,事实上的不平等依然存在,对于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来说,相同的关税税率意味着什么,同学们是清楚的。当国民政府的要求真正触及帝国主义的侵华利益时,他们便会有相同的态度和对策。
  [板书]
  2.内容:关税自主、领事裁判权
  [教师讲述]当时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共有16个。其中,到1928年条约期满者有日本、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丹麦六国。除日本外,其他五国都在与南京政府所订新约中承认取消领事裁判权,但有重大保留,即中国对五国侨民行使司法权的方式须经双方同意,并须待多数国家同意废除时方始废除。此后,国民政府又与美、英、法等国交涉,当各国口头同意酌量改善时,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12月发布命令:“定于民国十九年1月1日起,凡侨居中国之外国人民,现时享有领事裁判权者,应一律遵守中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对此,美、英、法等国立即声明,这一日期可视为逐渐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开始日期,他们并称此法令乃“系国民政府顾全体面之举动”。实际上此法令没有付诸实施。于是,“改订新约运动”就这样不了了之。
  [教师提问]从以上分析同学们已清楚地认识到了“改订新约运动”的局限性,南京国民政府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全地获得关税自主权,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的最后一小节,从税则制定、海关行政管理权方面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学生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在制定新的税率时,依然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限制,而中国海关的管理权仍操纵于外国人手中,这使新税则的实施大打折扣。
  [教师启发]南京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外交途径收回国家的一些主权,结果却收效不大,而新中国却通过与英国、葡萄牙的外交谈判,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的主权,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南京国民政府时的中国是经济落后的弱国,而新中国能够收回香港、澳门主权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力量的日渐强大,这说明弱国无外交。
  [教师总结]改订新约运动收回了清朝和北洋军阀政府丧失的一些主权,限制和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特权,否定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收入,提高了国家地位,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的状况并未改变,因而不可能取得彻底的民族独立。
  [板书]
  3.结果:进步性、局限性
  [课堂总结]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地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然而在这期间形成并迅速膨胀的官僚资本,连同原有的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都成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改订新约运动”具有其历史进步性,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依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革命对象,除原来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外,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这一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教学案例,高中历史教案历史教学 - 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一历史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