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说明文阅读国民科学素质──现代国家兴盛的根基(科普)» 正文

国民科学素质──现代国家兴盛的根基(科普)

[01-18 16:52:3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说明文阅读   阅读:8379

概要:什么是科学素质?当时代的浪潮就要拍打着21世纪的堤岸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思索、研究和制定走向未来的发展战略。经过20世纪的激烈竞争,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聚焦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聚焦到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上。1996年的世界竞争力报告表明,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加工竞争和结构竞争,转向了国民素质的竞争。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与知识的结合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知识型劳动者将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成为新世纪时代的主角。历史的实践、时代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认识到,国民素质,特别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良好的国民科学素质不仅是20世纪发达国家兴旺昌盛的经验法宝,而且必将是21世纪各国扬帆远航的根基所在。在英语中,素质(Literacy)一词的含义是"读和写的能力"。那么,科学素质(Scientific Literacy)是指什么呢?对此,国际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Jon D. Miller)教授认为,科学素质应当被看作是社会公众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对

国民科学素质──现代国家兴盛的根基(科普),标签:说明文阅读大全,http://www.wenxue9.com

什么是科学素质?
当时代的浪潮就要拍打着21世纪的堤岸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思索、研究和制定走向未来的发展战略。经过20世纪的激烈竞争,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聚焦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聚焦到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上。1996年的世界竞争力报告表明,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加工竞争和结构竞争,转向了国民素质的竞争。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与知识的结合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知识型劳动者将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成为新世纪时代的主角。历史的实践、时代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认识到,国民素质,特别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良好的国民科学素质不仅是20世纪发达国家兴旺昌盛的经验法宝,而且必将是21世纪各国扬帆远航的根基所在。
在英语中,素质(Literacy)一词的含义是"读和写的能力"。那么,科学素质(Scientific Literacy)是指什么呢?对此,国际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Jon D. Miller)教授认为,科学素质应当被看作是社会公众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能力。科学素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科学术语和概念的能力,比如原子、分子、辐射和DNA等,这是理解科学技术的基础;(2)跟上科学推理的基本水平的能力,即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要有所了解,具备科学的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判断某种说法在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成立;(3)理解包含科学及技术内容的公共政策议题的能力,即应当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广泛影响,能够对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科技问题做出合理的反应。[1]米勒教授对科学素质的这一规定已逐步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并日益成为各国测定和比较国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参照标准。
世界:国民科学素质,兴国安邦之本
世纪之交常常是人们回首与展望的时刻,面对21世纪空前的挑战和机遇,各国政府纷纷总结过去,畅言未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不约而同地对现代社会最可宝贵的资源──国民科学素质给予肯定和寄予厚望。
有"不死鸟"之称的日本,在二战后的废墟上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但在奇迹的光环后面,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组数据:1872年日本开始推行新学制,全力以赴地普及资产阶级式的国民教育,力求实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至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男、女的小学就学率均超过了90%。到1992年,日本国民初等教育适龄人员入学率达到97%,1995年日本15岁以上的文盲占总人口比例为零![2]日本科学技术厅在1995年发布的《科技白皮书》中对战后发展有概括性的论述:"二战结束时,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大资产就是国民经过努力和培养所具有的智慧。经过巨大变革,科学技术领域在对人才和资源投入的再分配和配置后,我国国民将聪明和智慧,与不懈的努力相结合,不断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务实地面对时代所提出的课题,从而取得了今天的繁荣。"[3]既缺乏资源,又缺少能源的日本人民危机意识极强,他们紧紧抓住了自己唯一的资源──智力资源。日本政府一天也没有放松过对国民的教育,一天也没有放松过普及科学知识。日本讲谈社(出版社)的科学丛书"蓝背书"在60年代初创刊时就提出"让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本科学书籍"的口号,为此他们特意把蓝背书设计的小巧精致、便于携带、耐磨损,对每一本蓝背书的出版发行都作了周密安排。在发刊词中,讲谈社声称出版该套丛书的最大目的就是,培养读者按照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按照科学看待事物的眼光。"蓝背书"将科学与日本的每一个国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为使日本国民从小学科学,人人爱科学,全民懂科学立下了汗马之功。到90年代初,讲谈社共出版发行具有不同内容的"蓝背书"900种,平均每年出版30种,这不仅在日本出版界首屈一指,在世界科普创作史上也是罕见的。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视程度,这显然与其经济强国的地位是难以分开的。
1994年2月,美国科学院举行了"科学与国家利益"的研讨会。半年后发表了由总统克林顿签发的科学政策报告《为了国家利益的科学》,其中提出了发展科学的五项"国家目标",第五项即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报告认为"具备科技知识是理解和欣赏现代世界的关键","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美国应成为一个科学知识普及的社会","我们的经济实力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多地依赖于美国人民对付新挑战和迅速变化的能力",因而"必须改进美国的教育制度,以使我们的孩子理解和认识科学,并给予他们成功地竞争高质量工作和过一个富裕生活的机会。"[4]在美国人心目中教育历来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1862年,当时的林肯总统就欣然签署了"莫里尔土地授予法案",由联邦政府免费赠送1100万英亩的土地帮助每个州至少建立一所学院。二战刚结束,作为美国战后复兴大纲的《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就特别指出:不允许那些有才华的青年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不能丧失穿军装的这一代人。美国政府由此向退伍军人提供了奖学金,使225万退伍军人走进了高等学府。而自诩为"教育总统"的乔治·布什在1991年签发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更是提出了要把美国变成一个终生学习不止的"全民皆学之邦"(Nation of Students)。在大力支持学校教育的同时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其1995年战略计划中再次强调,国家基金会有责任为更多的公众了解科学技术做出努力,以提高美国人民的科学素质。许多美国民间科技群众团体也积极从事科普工作,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了解。1980年,美国全国最畅销的书籍是两部科学普及读物(一部题为《宇宙》,一部题为《一个新机器的灵魂》),其中《宇宙》 一书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中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其作者卡尔·萨根被《时代》周刊选为封面人物,并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评选"十大聪明人"的活动中名列榜首,而美国前总统里根及在任总统布什却分别列第四、第六位。美国人对科学普及读物、科普作家的喜爱尊敬程度由此可窥一斑,科学,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深地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扎下了根。自1994年以来,美国约翰·布罗克曼公司相继组织一批世界著名科学家撰写《科学大师佳品系列》,这套反映世纪之交科学前沿问题的科普读物被视为"向这个世纪撒下了一张网,它捕获的将是我们这颗行星的下一代思想家和科学家。"[5]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美国人在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方面处心积虑的一贯风范和远见卓识,也会深深体会到美利坚合众国在整个20世纪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的激烈竞争中雄居鳌头、百年不败的深厚的根基所在!

[1] [2] [3]  下一页


Tag: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说明文阅读


上一篇:点击中国科普网站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常识知识 | 作文大全 | 知识大全 | 课件教案试题 | 教学大全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问学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