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词语成语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正文

词语成语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10-18 21:03:12]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121

概要: 一、考点解说[目标指导]《2006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俗语)”。词语的使用涉及到实词、虚词与俗语,而俗语又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格言。不管是什么词语,要正确使用必须要掌握词义,包括它的实在意义。前者对广大学生来说问题不大,而后者需要有厚积薄发的功夫。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词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具体题型有三种:1、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近义词的使用能力2、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选择常用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3、用选择题的形式判断常用词语解释得正确与否[重点难点]纵观近几年高考拼音题可知,词语考试重点有以下几点:1、近义词的辨析2、多义词的辨析3、成语语义的把握4、在语境在理解词义5、虚词用法的把握[教学课时]本专题共 课时。其中讲读课 节,练习课 节,讲评课 节。二、教学过程第1.2.3课时●重点难点:全面了解正确运用成语的重点与解题的技巧(一)考点精析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是历代群众创造的一种语言财富。正确使用成语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因此,积累一定量的成语知识是考生必备的条件。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有如下几种:一.戒望文生义 病例1

词语成语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一、考点解说
[目标指导]
《2006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俗语)”。
词语的使用涉及到实词、虚词与俗语,而俗语又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格言。不管是什么词语,要正确使用必须要掌握词义,包括它的实在意义。前者对广大学生来说问题不大,而后者需要有厚积薄发的功夫。
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词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具体题型有三种:
1、 用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近义词的使用能力
2、 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选择常用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3、 用选择题的形式判断常用词语解释得正确与否
[重点难点]
纵观近几年高考拼音题可知,词语考试重点有以下几点:
1、 近义词的辨析
2、 多义词的辨析
3、 成语语义的把握
4、 在语境在理解词义
5、 虚词用法的把握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  课时。其中讲读课  节,练习课  节,讲评课  节。
二、教学过程
第1.2.3课时 
● 重点难点:全面了解正确运用成语的重点与解题的技巧
(一)考点精析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是历代群众创造的一种语言财富。正确使用成语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因此,积累一定量的成语知识是考生必备的条件。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有如下几种:
一.戒望文生义 
病例1: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在此句中,作者显然将“文不加点”的“点”理解成了“标点”,“写文章不加标点”确实是毛病,应该改掉。但是“文不加点”的真正含义却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这非但不是毛病,反而是非才思敏捷的写作高手不能达到的优点,为什么要改掉呢? 病例2:编辑部收到的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    在此句中,作者显然将“不刊之论”的“刊”理解成了“刊载”。而实际上“不刊之论”这一成语意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这样的稿件任何一个编辑部都是求之不得,怎会无法采用呢? 病例3:我们隔壁的一家人与人交往十分慷慨,从不吝啬,被人们称为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这一成语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出自《庄子•秋水》中“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一句,亦简称“方家”。在这里“大方”音dàfāng。而“大方”(dà•fang)意思是“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其不能与“之家”构成成语,作者显然是将这两个同音词混淆了。 
二.戒褒贬不分
 病例4: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这一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小王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学校的其他同学为其高兴庆贺,并非人人皆可当官,怎能用这一成语贬损他们呢? 病例5: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 “守株待兔”是一个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说的是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一天看见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地里的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这意外的收获使他非常高兴,他于是便放下手中的农具,整天在树桩子旁守着,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但以后他再也没有得到,自己的愚蠢行为却成为笑料。韩非子在文中用此讽刺了那些拘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后来人们常用此成语来比喻有的人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成语,然而它却出现在了上面例句中。作者的本意是要赞颂公安人员神机妙算、勇擒凶犯的事迹,但由于未能正确理解“守株待兔”的贬义色彩,错用在此处,反将他们比喻成了不思进取,幻想不劳而获的庸碌之辈。 另外,“守株待兔”的原意是枉费工夫,绝不会再有所收获。那么公安人员既是“守株待兔”,又怎能一举将罪犯擒获呢?这前后显然自相矛盾。 病例6: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有口皆碑”这一成语比喻人人称赞,是一个褒义成语。作者批评饭店服务质量差是绝不能用这个成语的。如果是用以讽刺,也需要用引号标明出来。 
三.戒张冠李戴
 病例7: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芳,《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义项是:敬辞,用于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指人时专指女性。如“芳龄(指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名(指女子的名字,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心(指年轻女子的心)”。可见“技压群芳”只能用以指女子的技艺超过同性其他人,不能用来称颂男子体操队。笔者认为,可改为“力挫群雄(雄:这里指男性)”。 病例8:真奇怪,我的语文书怎么不见了,难道会不胫而走?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现代汉语词典》。),可见其使用对象是“消息、新闻、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本成语可改为“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病例9: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见《现代汉语词典》)。可见,这一成语只能由说话或写文章的人自己说或写,第三者称别人的讲话或文章为“抛砖引玉”是不礼貌的。上面例句中作者使用这一成语的本意是要褒扬张厂长的讲话,但由于混淆了谦辞和敬辞的界限,结果欲褒实贬。
 四.戒轻重失当
 病例10: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这一成语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见《现代汉语词典》)一个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失当。 病例11: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 “头破血流”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上面例句用以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力度不够。可改为“丢盔卸甲”。 病例12: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见《现代汉语词典》)上面例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字形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
《词语成语专题复习(人教版高三)》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