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背影》为什么是语文课本不可或缺的不朽经典?» 正文

《背影》为什么是语文课本不可或缺的不朽经典?

[10-18 21:02: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732

概要:为了回答丁先生的批评,我完成了一篇八千字的论文,为减轻网友负担,这里只发表主要观点,全文将在《语文建设》近期登载: 《背影》为什么是语文课本不可或缺的不朽经典? ――答丁启阵先生 孙绍振 丁启阵先生的博克文章《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遭到绝大多数读者的反对,而我在答复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时,所用语言也有对丁先生不够尊重的地方,这使丁先生更想不通。我想,首先,对语言上的不妥向丁先生致歉,以便心平气和地本着学理精神,探讨几个基本的美学原则问题。 第一,丁先生认为我的文章“‘把遵守交通规则与否’定性为道德上的善恶,是不准确的。遵守交通规则与否,不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还有法律层面的问题。说得更明白一点,朱自清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作为学理概念,值得提醒一下。交通规

《背影》为什么是语文课本不可或缺的不朽经典?,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为了回答丁先生的批评,我完成了一篇八千字的论文,为减轻网友负担,这里只发表主要观点,全文将在《语文建设》近期登载:      

 

          《背影》为什么是语文课本不可或缺的不朽经典?

                                      ――答丁启阵先生

   

                                       

                                                    孙绍振

   丁启阵先生的博克文章《我赞成把朱自清‘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遭到绝大多数读者的反对,而我在答复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时,所用语言也有对丁先生不够尊重的地方,这使丁先生更想不通。我想,首先,对语言上的不妥向丁先生致歉,以便心平气和地本着学理精神,探讨几个基本的美学原则问题。

    第一,丁先生认为我的文章“‘把遵守交通规则与否’定性为道德上的善恶,是不准确的。遵守交通规则与否,不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还有法律层面的问题。说得更明白一点,朱自清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作为学理概念,值得提醒一下。交通规则,从法理上来说,尚未达到法律的高度,是行政部门根据法律制定的公共行为规范,具有行政的强制性,属于法律下属的“法规”范畴,违反交通规则,如果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人命)一般不能说是违法犯罪,只能属于“违规”,最多受到行政处罚,不可能受到法律的惩处。虽然交通规则有行政的强制性,具有他律的性质,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不遵守交通规则(如在人车稀少的夜间闯红灯)并不会受到处罚,因而就具有道德自律的性质。对交通规则在美学,我的定属于“善”,这个“善”属于实用理性范畴。违反了交通规则,可能是不善。不善,是不是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负价值呢?不一定。如果情感占了上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安全,心里只有为儿子尽一份心,这样的不善,就转化为另外一种范畴,也就是审美的范畴。善和美在范畴上的区别在个美学属于基本问题。

     古希腊人把感性和情感的学问与理性的实用性相对,这就是后来的英语中的aesthetics。18世纪的德国启蒙思想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才把aesthetics确立为一种独立的学科。这个词汉字中没有,是日本人把翻译成美学。美学观念的提出,对于人类精神生活来说有重大意义,这就是说,人并不是只有一种实用的、理性的价值,不实用的、非理性的情感具有另一种价值。这个学说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明确化为和真的科学价值,善的实用价值并立的情感的超越实用的、非理性的美的价值。审美情感价值独立的学说,后来经过克罗齐的发展,成为美学史的基本范畴。在中国,经过朱光潜、宗白华先生的创造性的翻译和阐释,“审美价值”已经成了文学创作和阅读的基本准则。

     丁先生指责我赞美《背影》,在字面上并没有提出任何学理根据,其话语大体限于经验和感觉:违反了交通规则,就是犯罪,就谈不上情感的美。其潜在的理论预设就是情感谈不上独立的价值。对于情感和理性,我的文章明明说是“错位”,既不是统一的,也不是绝对矛盾的。丁先生粗心大意,把“错位”看成了“简单对立”,严峻地指出:“孙教授把“情”与“理”简单对立起来的审美观,是错误的,更是危险的”。他的理念,其实就是理性和情感是没有矛盾的,绝对统一的,或者唯实用理性论,而我的理论基础则是实用理性价值与情感审美价值“错位”论。这也许,我分析《背影》时没有写得十分清楚,这是我不能感到抱歉的,也许,我的权威不够,未能使丁先生信服。这里借用对朱光潜先生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来作些说明: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为什么是淡酒?——答读者问之一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