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仪礼》是十三经之一,历来把它神秘兮兮的捧着,其实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来看,毫无神秘可言,只是很好的史料而已。 辜汤生:《张文襄幕府纪闻》 辜汤生(一八五七一一九二八),字鸿铭,别署汉滨读易者,福建同安人。他是英属马来亚摈榔屿的华侨,早年留学英国、德国,得到文学、工学学位。一八八○年后,在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任职。后来跟马建忠一夕谈,深感当为祖国效命,第二天就辞职,然后蓄辫易服,回祖国了。 辜汤生从二十八岁(一八八五)起,入张之洞幕府,为张之洞主持英文译述,历时二十多年,他说张之洞对他"虽未敢云以国士相待,然始终礼遇不少衰"。张之洞死后,他以二十多年间见闻所及,写成《张文襄幕府纪闻》,对晚清掌故礼俗,多有生动的记述。另以英文写《中国的牛津运动》(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Movement)一书。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helm)把它译为德文,名叫《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指定为哥廷根大学哲学系学生必读参考书。民国以后,辜汤生又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李敖,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仪礼》是十三经之一,历来把它神秘兮兮的捧着,其实从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来看,毫无神秘可言,只是很好的史料而已。
辜汤生:《张文襄幕府纪闻》
辜汤生(一八五七一一九二八),字鸿铭,别署汉滨读易者,福建同安人。他是英属马来亚摈榔屿的华侨,早年留学英国、德国,得到文学、工学学位。一八八○年后,在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任职。后来跟马建忠一夕谈,深感当为祖国效命,第二天就辞职,然后蓄辫易服,回祖国了。
辜汤生从二十八岁(一八八五)起,入张之洞幕府,为张之洞主持英文译述,历时二十多年,他说张之洞对他"虽未敢云以国士相待,然始终礼遇不少衰"。张之洞死后,他以二十多年间见闻所及,写成《张文襄幕府纪闻》,对晚清掌故礼俗,多有生动的记述。另以英文写《中国的牛津运动》(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Movement)一书。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helm)把它译为德文,名叫《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指定为哥廷根大学哲学系学生必读参考书。民国以后,辜汤生又用英文写成《原华》(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一书,一名《春秋大义》,宣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辜汤生晚年在北京大学教书,被人看做"老怪物"。但他的特立独行,却是一个不世出的榜样。
桓宽:《盐铁论》
桓宽(前一世纪),字次公,河南上蔡人。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说,设榷酤(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汉昭帝时,召集天下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开会,辩论得失。最后由倾向儒家的桓宽编成纪录,就是六十卷的《盐铁论》。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太重视财经的国家。中国人的财经之道,也只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之类的理想与常识。至于如何才能无不均之事,中国士大夫一来疏于研究,二来也无计可施。中国士大夫喜欢放言仁义而耻言功利,一涉及财经之学,便目为聚敛之事,所谓"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是也。故在中国历史上,除非法家健者或得君专而又有魄力者,不敢在财政上有所举措。所以中国的财政常常不能配合行政,即有所配合,也必须借儒家之名以行。且行时往往贤者回避,以致小人当道,把财经弄出不少问题。
从《盐铁论》一书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财经思想的水平,使我们知道中国人对财经问题的见解,不过如此。
作者:龙王 提交日期:2005-10-09 19:11:51
语文学类
许慎:《说文》
许慎(约五八~一四七),字叔重,河南郾城人。他是汉朝的古文学家,以博通经籍闻名,大家推服他,称他做"五经无双"。许慎在公元一○○年左右,完成了一部书——《说文》。这书本是打笔仗的书,是用来驳斥今文学家解经的说法的,不料书中对中国文字的整理,显出了它的另一层意义。从此以后,它就成为中国第一部以偏旁编排的字典了。
《说文》全书分三十卷,五四○部,共收九三五三字。它决定了两千年中文字典的形式,同时在文字学、语义学等方面,又有着最具影响力的功劳。许慎写这部书的重点、在说朋为什么一个字要那样写,他要找出每个字的原始意义,再从原始意义上说明它那样写的理由。就这样的,这书收存了小篆和晚周的许多文字,使我们可以溯源寻根,从而解决进入古典的许多问题。
《说文》就是《说文解字》,它的真正的价值,直到清朝才被认定出来。其中以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等学人功劳最大。丁福保汇集历代注家于各字之下,成《说文解字诂林》一书,最方便实用。
陈彭年等:《大宋重修广韵》
文字学在中国古代叫"小学",因为读经书要先识字,所以叫"小学"。"小学"分两大类:一类是字义,一类是字用(字和辞的联缀用法)。字义中有一个附庸,就是"音韵"。在传统中,"小学"是"经学"的附庸,"音韵学"是"小学"的附庸。中国字典有三类编法,从意义上分类的,有"尔雅"、"方言"、"释名";从字形上分类的,有《说文》、《玉篇》;从读音上分类的,有《切韵》、《集韵》、《广韵》。
《广韵》原为隋朝陆法言所著,宋朝陈彭年、丘雍等花了五年工夫重修的,全名叫《大宋重修广韵》,它是世界上最早也最完整的一部"声音的书"。
《广韵》共五卷,分二○六部,收了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字。它把每个字都先说明意义,再注上声音,然后把许多同音字,排成一组,放在后面。它收的字,超过《说文》、《字林》、《玉篇》等书,所以它是宋朝以来的最通用的一部字典(后来的《康熙字典》收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字更多了)。
《广韵》的另一价值在它保存了魏晋以来的许多古音,在对中文溯源寻根上,很有帮助。
马建忠:《马氏文通》
马建忠(一八四四~一九○○),字眉叔,江苏丹徒人。他年轻时候,愤外患日深,乃专究西学,派赴西洋各国使馆学习洋务,提出有关洋务运动的种种意见,很得李鸿章的赏识。此后在洋务上、在朝鲜事件上,他都有很大的功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白华(今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