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注八〕古书入选标准,以一九一二年为下限(偶有例外,也是记事在一九一二年前的,像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是);以一人一书为原则(所以只能说是割爱,不能说是遗漏。此外.也有两人"共家"的书出现。如程颢程颐的《二程全书》;也有以辑佚刊印者挂名的一堆书出现,如叶德辉的《双梅景暗丛书》。所以,这会《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不止二百人,书也不止二百种);作者不明确的,从俗标注(当然过分荒谬的,如黄帝作《内经》等,也只好以佚名处理);作者有时不明确,也是古书的一大特色。古人没有著作权观念,不但没有,还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射在别人头上,这种作者叫"箭垛式作者"。"箭垛式作者"有时以一个人代表一个学派(像管仲之于《管子》)、有时以一个人代表集体创作(像施耐庵之于《水浒传》),都不可拘泥就是;作者明确的;书名尽量采用作者死后的总集名目(像收入章炳麟的《国故论衡》,但目录上却用《章氏丛书》等是);但是生前有总集性质的书名,虽然包罗不全,我也尽量把以后的出版品来个总归户,归到这个书名下(像康有为《万木草堂丛书》等是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李敖,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注八〕古书入选标准,以一九一二年为下限(偶有例外,也是记事在一九一二年前的,像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是);以一人一书为原则(所以只能说是割爱,不能说是遗漏。此外.也有两人"共家"的书出现。如程颢程颐的《二程全书》;也有以辑佚刊印者挂名的一堆书出现,如叶德辉的《双梅景暗丛书》。所以,这会《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不止二百人,书也不止二百种);作者不明确的,从俗标注(当然过分荒谬的,如黄帝作《内经》等,也只好以佚名处理);作者有时不明确,也是古书的一大特色。古人没有著作权观念,不但没有,还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射在别人头上,这种作者叫"箭垛式作者"。"箭垛式作者"有时以一个人代表一个学派(像管仲之于《管子》)、有时以一个人代表集体创作(像施耐庵之于《水浒传》),都不可拘泥就是;作者明确的;书名尽量采用作者死后的总集名目(像收入章炳麟的《国故论衡》,但目录上却用《章氏丛书》等是);但是生前有总集性质的书名,虽然包罗不全,我也尽量把以后的出版品来个总归户,归到这个书名下(像康有为《万木草堂丛书》等是)。
〔注九〕因为要在五英尺长的书里收入两百种古书的槽华,所以有的能全书收入、有的只能收入部分,古书这么多,有的自难免有迫珠之憾。但是不论怎么收,都以"精华"为准。一个人的作品或一部书的内容,如果涉及的项目多元的时候,尽量就多元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做为分类依据,但是虽然分类从严,但是选入却从宽,因为古书的性质本来就很含混,若从严选人,必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注十〕古书的处理,由于现代印刷术的进步,在规格上,又不得不注意配合时代要求,线装薄面也好、绸函丝订也罢,早已都是落伍的玩艺。都不应该再予以考虑。在国际标准的图书馆中,甚至平袋书都在不受庋藏之列,我们怎么能再抱残守缺,开时代倒车?所以无须采用旧式装订的方法,自无疑义。
〔注十一〕在《中国历史演义全集》中,我配上图片,并且把每张图片加上活泼的说明,很受欢迎。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也同样处理。图片中有的得来之不易,非细心而识货的中国人,就很难看出来。以配图中徐谓(文长)《青天歌卷》的首尾为例,《青天歌卷》在一九六六年江苏吴县东角直地方曹澄墓中出土。纸本,纵三一·六公分,长二○三六公分,共七十四行。卷首有"许宝善印"、"竪竪(下为石,不会打)子"收藏章。卷后盖有"天池山人"、"青藤道上"章。这种十多年前才从坟里挖出来的文献,都被我用到了,这种"绝活",总该令人绝倒吧?
后记
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内容,林明德(辅仁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宏志、李传理(远流的两位干将)提供我不少的好意见,我要特别谢谢他们(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八日,李敖补记)。
作者:龙王 提交日期:2005-10-09 19:08:52
总类
纪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纪昀(一七二四一一八○五),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河北献县人。他是生在官宦之家的小神童,在三十岁前,他"讲考据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他的功力,是非常过人的。三十岁后中进士,"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骤",极负盛名。四十五岁时候,因为亲家做官亏空,要被抄家,他秘密通知亲家准备,事发被谴戍,在新疆住了三年。
一七七三年清朝乾隆皇帝开四库馆,成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编书抄书阵容。由皇六子永瑢做正总裁,纪购为头牌编纂官,动用四千三百零三人,编出每部九亿八千万字的《四库全书》,共编了同样的七部。
纪购从四十九岁到六十二岁,十三年间,把他一生学问都贯注在《四库全书》上。其中有八年时间,他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百卷,是研究中国图书的空前绝后名著。为了给这部提要做部名著精华,在提要没出版前,他先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也是一部名著。
纪昀八十二岁死去,留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书。他的一生"目逾万卷,胸有千秋",所以反倒很少写别的书了。
阮元:《揅经室集》
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他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做官时提倡学术,在浙江完成《经籍纂诂》、在江西完成《十三经注疏》、在两广完成《皇清经解》。
阮元认为"圣贤之道存于经,经非训诂不明","古今义理之学,必自训诂始",这是很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阮元八十六岁时死去,他在提倡学术的影响上,既深且久。在浙江立诂经精舍,有教室五十间之多;在广东立学海堂,也是有名的学术重镇。
《四库全书》在开馆编书抄书的时候,曾由清朝乾隆皇帝下令,叫各省于半年内搜罗书籍集中中央,当时光浙江一省,就送上四千五百二十三部书。阮元比纪昀小四十岁。在纪购死后,他在浙江,又陆续搜集《四库全书》没收的书一百七十五部,写成了《揅经室经进书隶》(也叫《四库未收书提要》、也叫《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以补《四库全书》的不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白华(今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