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李敖» 正文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李敖

[10-18 21:02:44]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语文辅导大全   阅读:8471

概要: 序 谈中国名著,得先谈中国书;谈中国书,得先谈中国的文字历史。 中国历史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山顶洞人"起算,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百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挖出的商朝文化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纪元前八"四一年(周朝共和元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年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从纪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月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达两千八百多年。 从何处说起 在长达两千一百多年的时候,一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相前,他告诉博罗:"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我算了。"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有几帝几王?我弄不清楚,你给我说说看。&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李敖,标签:语文辅导知识,http://www.wenxue9.com

                                    序
       谈中国名著,得先谈中国书;谈中国书,得先谈中国的文字历史。
    
      中国历史从地下挖出的"北京人"起算,已远在五十万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山顶洞人"起算,已远在两万五千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彩陶文化起算,已远在四千五百年以前;从地下挖出的黑陶文化起算,已远在三千五百年以前。这时候,已经跟地下挖出的商朝文化接龙,史实开始明确;从纪元前八"四一年(周朝共和元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年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从纪元前七二二年(周平王四十九年)起,中国人有了每一月都查得出来的纪录。中国人有排排坐的文字历史,已长达两千八百多年。
    
    从何处说起
    
      在长达两千一百多年的时候,一位殉道者文天祥,被带到抓殉道者的元朝博罗丞相前,他告诉博罗:"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挨杀的多了,请你早点杀我算了。"博罗说:"你说有兴有废,请问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有几帝几王?我弄不清楚,你给我说说看。"文天祥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
    
      三百多年过去了,十七史变成了二十一史,一位不同黑暗统治者合作的大思想家黄宗轰回忆说:"我十九、二十岁的时候看二十一史,每天清早看一本,看了两年。可是我很笨,常常一篇还没看完,已经搞不清那些人名了。"一部二十一史,从何处说起?
    
      三百多年又过去了,二十一史变成了二十五史。书更多了,人更忙了,历史更长了。一部二十五史,从何处说起?
    
      何况,中国历史又不只二十五史。二十五史只是史部书中的正史。正史以外,还有其他十四类历史书。最有名的《资治通鉴》,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除了正史以外,参考了三百二十二种其他的历史书,写成两百九十四卷,前后花了十九年。大功告成以后,他回忆,只有他一个朋友王胜之看了一遍,别的人看了一页,就爱困了。
    
      一部中国史,从何处说起?
    
    古书有多少呢?
    
      何况,中国书又不只历史书,历史书只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一部分,清朝的史学家主张"六经皆史",这下子经书又变成了历史书。其实凡书皆史才对,中国人面对的,已不是历史书的问题,而是古书的问题。
    
      古书有多少呢?
    
      古书多得吓人。
    
      古书不只什么《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它们只不过占两种:古书不只什么《四书》、《五经》.它们只不过占九种;古书不只什么二十五史,它们只不过占二十五种。古书远超过这些,超过十倍一百倍一千倍,也超过两千倍,而是三千倍,古书有-十万种!
    
      吓人吧?
    
      这还是客气的。本来有二十五万三千种呢!幸亏历代战乱,把五分之三的古书给弄丢了,只剩下十万种了,不然的话,更给中国人好看!
    
      又何况,还不止于古书呢!还有古物和古迹,有书本以外的大量残碑断简、大量手泽宗卷、大量玉器石鼓、大量故垒孤坟,和陆续不断的大量考古出土。……要面对起来,更难上加难了。
    
      又何况,一个人想一辈子献身从事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也不见得有好成绩。多少学究花一辈子时间去在古书里打滚,写出来的,不过是"断烂朝报";了解的,不过是"瞎子摸路"
    
    你不配做中国人
    
      于是,中国人的办法便是:口口声声说复兴中华文化,但事实上,他们却对古书敬而远之,思念起来,未免惭愧。
    
      说你不配做中国人,你一定从心里不服气;但研究一下配做中国人的条件,你一定从心里惭愧。
    
      做中国人,总不能不着中国书吧?你看了多少中国书呢?
    
      《四书》、《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一数之下,不过几种而已,这就叫惭愧。
    
      面对十万种的古书,面对这一庞大遗产,中国的子孙们到底该怎么办?不看吗?说不过去;看吗?从何看起?又多么难看?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痛苦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令人痛苦的问题,有心人便出来,想法子做种种选本,来喂中国人。可叹的是,这些选本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大家太注重以"文章"为检定标准了,太注重"文章"挂帅,并且这种"文章",又大局限在僵化的模式里头了。
    
    好坏标准
    
      以中国"文章"的大家而论,中国人评判"文章",缺乏一种像样的标准。行家论"唐宋八大家",说韩愈文章"如崇山大海"、柳宗元文章"如幽岩怪壑"、欧阳修文章"如秋山平远"、苏缄文章"如长江大河"、王安石文章"如断岸千尺"、曾巩文章"如波泽春涨",……说得玄之又玄,除了使我们知道水到处流。山一大堆以外,实在摸不清文章好在哪里?好的标准是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Tag: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上一篇:白华(今佚)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李敖》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