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高中阅读题及答案大现代文阅读关于筛选整合的课堂实录» 正文

大现代文阅读关于筛选整合的课堂实录

[01-18 22:15:06]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8133

概要:大现代文关于筛选整合的课堂实录河北魏县一中 陈淑霞 导入语:高考对现代文的考查主要分三块内容: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前面两节课,我们讲了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今天,我们重点讲解分析综合中的筛选整合。在讲知识点之前,我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老师:先看《彩色的荒漠》中的14题,“文章的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学生:黄沙漫漫,开阔,到处是灰色。学生:我认为开阔不应该是它的主要特点,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美石油工人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的。老师:你的观点非常正确,文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为中心服务的。学生:环境恶劣,应该用一个词对其内容进行概括。学生:另一个特点应该是色彩单调,正因为色彩单调才能突出工人着装颜色的艳丽。老师:再看《绵绵土》的14题,“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先看一下,这个题干和刚才那个题干的区别。、学生:那个给了范围,只在第一段总结。这个题是要求从全文中找,范围较大。老师:非常好。学生:细柔,圣洁,金黄色的,温暖。学生:其它一样,我觉得应把“圣洁&rd

大现代文阅读关于筛选整合的课堂实录,标签:高中阅读,http://www.wenxue9.com

大现代文关于筛选整合的课堂实录

河北魏县一中  陈淑霞

 

导入语:高考对现代文的考查主要分三块内容: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前面两节课,我们讲了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今天,我们重点讲解分析综合中的筛选整合。在讲知识点之前,我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老师:先看《彩色的荒漠》中的14题,“文章的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

学生:黄沙漫漫,开阔,到处是灰色。

学生:我认为开阔不应该是它的主要特点,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美石油工人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的。

老师:你的观点非常正确,文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为中心服务的。

学生:环境恶劣,应该用一个词对其内容进行概括。

学生:另一个特点应该是色彩单调,正因为色彩单调才能突出工人着装颜色的艳丽。

老师:再看《绵绵土》的14题,“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

先看一下,这个题干和刚才那个题干的区别。、

学生:那个给了范围,只在第一段总结。这个题是要求从全文中找,范围较大。

老师:非常好。

学生:细柔,圣洁,金黄色的,温暖。

学生:其它一样,我觉得应把“圣洁”换成“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学生:我同意换掉,因为既然是问绵绵土的特点,就应该优先选择自然属性的。

老师:你们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现在谁来总结一下这类题做题的方法。

学生:应该先找到有效地答题区间,比如看到《彩色的荒漠》的第一段首先读,找直接描写戈壁滩的句子,再去掉冗杂信息。然后分层次,找词整合成答案。

学生:有时没有直接总结词,就要根据信息自己总结。

学生:具体答几点,还得看分值。(板书)

老师:同学们总结的特别好,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知识点“筛选整合”。先看课本上筛选整合的定义。

学生读……

老师:一般考查的题型。

      1、xx有何特点?

      2、从几个方面或角度写……

      3、描绘了几幅画面?(板书)

做题的一般思路:筛除不符合答题要求,确定有效区间;把内容数句号分层次(一段内信息的),或分层次(注意层次内部有相并、相属和递进的关系,相并递进的每点都要总结,相属的只要总结句);选择材料中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用准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整合。(板书)

     光说不练,不叫真英雄。看课件:全国卷《乡土情结》第1题是这样的: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4分)

【语段信息】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到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解,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学生:删除一二句,删除“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以后的文字。

学生:剩下的文字数句号是四句,分值也是四句,这应该说明,一句话总结出一个方面。

学生:第一句提炼出母亲、父亲、亲族、爱,然后总结出应是父母亲族的爱。

学生:第二句是乡土的山水草木。

学生:第三句是悲欢离合的家史。

学生:邻里乡亲之间的情感。

老师:分析很到位,总结很完美,但是有时要注意……先看例子:从第四段内容来看,读书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不超过20个字,3分)

【语段信息】

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看艾芜的《南行记》。如此,春天的风秋天的雨,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弛你绷紧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你悠悠南行,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岭南见客羞遮面的村姑,无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时烦恼何在!忧愁何存!

学生:三分,应该有三点。

学生:第一层划到“医愚”,第二层划到“钥匙”,第三层到最后。

学生:而且第三层是相属关系,只要看总结句即可。

学生:医愚,智慧的钥匙,消除忧愁烦恼。

老师: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我不同意,记住,整合答案时不能用修辞句,如原句用了修辞,要把它还原。(板书)

学生:噢!

老师:还告诉大家一点回答问题不能用否定句。(板书)比如别人问你是几班的,你说你不是三班的,等于没有回答。

学生:所以“医愚”应说“消除愚昧”

学生:“智慧的钥匙”应说“启发智慧”

老师:当你用心去体悟事物时,真理往往就在你面前。看板书总结本节课要点。作业拿出晨读材料,看今天的晨读文章《总想为你唱支歌》,做第一题。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后,重视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题的难度。每年高考考生在这一板块上失分相当严重。尽管各种教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很系统,但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拟定从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思维角度来简单谈一下,希望能对学生答题有所启示和帮助。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题型评点」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中炼字、炼句的技巧。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了。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命题特点」

    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2、提问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简易思维」

    1、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氳。

    “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的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字面意义)该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适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语境意义)

文言文翻译错因类析

430090  武汉市汉南一中  张大勇

有一种观点,高考文言文翻译不过是简单的“换个说法”,因而大意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细究。这种观点有失偏颇,高考文言文翻译是综合考查,涵盖了文言基础、语法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思辩能力等诸多要素,解答的得分与失分有着明确细化的标准。从考试结果看,文言文翻译历来是考生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

下面收录常见错误,分门别类,以示警醒。

一、以今律古

文化背景的古今差异是文言文翻译的一道藩篱,文言文翻译忌讳用现代思维

看待古代文化,而应力图还原其本真的文化,避免失真,这对考生的文化修养提出了要求。

①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元史·谭澄传》)

译文:谭澄到任后,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理焚尸炉,赈济饥饿贫寒的百姓,民心渐渐安定。

“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

②(袁)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后汉书•·赵壹传》)

译文:袁逢就收紧衣服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

西方的事,非常高兴。

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古人“敛衽”是“将衣襟夹于带间”,以示敬意。《史记·留侯世家》云:“陛下南乡(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另外,“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西方”;前文有交代,赵壹“汉阳西县人也”,句中所说“西方”即指“西县”。

像上述这些古代专有名词、固定用语和特殊表达,由于其存在的文化背景、社会状态均已发生变化,今人极易以当代眼光视之。除此外,古今异义词如“孤(幼而丧父)”“妻子”“非常”“中国”“无论”“其实”“交通”等,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死生,昼夜事也”等,互文用法如“草行露宿”“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能译成“将军身经百战牺牲了,壮士经过十年征战回到家乡”)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也极易以今律古。

克服以今律古,关键是要做到两点:一是严谨的态度,碰到疑难不要想当然,要勤思考,勤翻书;二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文言根基厚实,传统文化的浸润充分,以今律古的几率将大为降低。

二、表达失据

高考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直译是尽量尊重原文,“原声重现”,但并非抛弃变通,否则极容易造成表达失据。

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一:一味抱定字面意思“硬译”。

①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待凶岁。(《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误译:(吴遵路)又将本郡常平仓储备的粮食扩大到两百万石,用来等待灾

年。

“以待凶岁”的“待”字面意思确实是“等待”义,但将“以待凶岁”译成

“用来等待灾年”显然是不妥的,因为“等待灾年”的潜台词是“希望灾年到来”,这样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这里的“待”应酌情译为“防备”。所以,译文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斟酌字句,该抠则抠,宜变则变。

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二:不知句读而“串译”。

②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

误译:当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人都是宰相,吕夷简不喜欢他们。

显然,误译是将原文句读为“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而正确句读是“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误译将宰相一职串位安错了对象。所以正译应是:      

当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人都是宰相吕夷简所不喜欢的人。

由此可见,正确句读是正确译文的先决条件,翻译时不妨心、口、手联动,平时应加强句读方面的训练。

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三:不看结构而“横译”。

③(遵路)迁工部郎中,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误译:吴遵路升任工部郎中,因为失去蕲州王蒙正,所以犯死罪关进工部监狱,被降为洪州知州。

此句翻译的难点是“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坐”,因,由于,介词。“坐”领起的内容是“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它们合起来作“失按(按,审察;失按即失察)”的原因状语,而误译明显没有理清原句结构,依从原文亦步亦趋。  

正译为:

吴遵路升任工部郎中,因对蕲州王蒙正原来的部吏犯下死罪(一事)失察,被降为洪州知州。

故而,翻译时有必要对原文多读几遍,作一点语法分析。

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四:不辨词语而“曲译”。




Tag: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上一篇: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指导
《大现代文阅读关于筛选整合的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