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三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题教案——小说阅读(三课时)» 正文

高三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题教案——小说阅读(三课时)

[01-18 22:15:10]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8650

概要:①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元史·谭澄传》)译文:谭澄到任后,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理焚尸炉,赈济饥饿贫寒的百姓,民心渐渐安定。“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②(袁)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后汉书•·赵壹传》)译文:袁逢就收紧衣服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方的事,非常高兴。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古人“敛衽”是“将衣襟夹于带间”,以示敬意。《史记·留侯世家》云:“陛下南乡(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另外,“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西方&rdqu

高三语文文学作品阅读专题教案——小说阅读(三课时),标签:高中阅读,http://www.wenxue9.com

①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元史·谭澄传》)

译文:谭澄到任后,掩埋暴露在外的尸骸,修理焚尸炉,赈济饥饿贫寒的百姓,民心渐渐安定。

“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

②(袁)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后汉书•·赵壹传》)

译文:袁逢就收紧衣服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

西方的事,非常高兴。

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古人“敛衽”是“将衣襟夹于带间”,以示敬意。《史记·留侯世家》云:“陛下南乡(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另外,“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西方”;前文有交代,赵壹“汉阳西县人也”,句中所说“西方”即指“西县”。

像上述这些古代专有名词、固定用语和特殊表达,由于其存在的文化背景、社会状态均已发生变化,今人极易以当代眼光视之。除此外,古今异义词如“孤(幼而丧父)”“妻子”“非常”“中国”“无论”“其实”“交通”等,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死生,昼夜事也”等,互文用法如“草行露宿”“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能译成“将军身经百战牺牲了,壮士经过十年征战回到家乡”)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也极易以今律古。

克服以今律古,关键是要做到两点:一是严谨的态度,碰到疑难不要想当然,要勤思考,勤翻书;二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文言根基厚实,传统文化的浸润充分,以今律古的几率将大为降低。

二、表达失据

高考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直译是尽量尊重原文,“原声重现”,但并非抛弃变通,否则极容易造成表达失据。

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一:一味抱定字面意思“硬译”。

①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待凶岁。(《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误译:(吴遵路)又将本郡常平仓储备的粮食扩大到两百万石,用来等待灾

年。

“以待凶岁”的“待”字面意思确实是“等待”义,但将“以待凶岁”译成

“用来等待灾年”显然是不妥的,因为“等待灾年”的潜台词是“希望灾年到来”,这样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这里的“待”应酌情译为“防备”。所以,译文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斟酌字句,该抠则抠,宜变则变。

造成表达失据的情形之二:不知句读而“串译”。

②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

误译:当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等人都是宰相,吕夷简不喜欢他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翻译错因类析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