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高中阅读题及答案诗歌鉴赏离不开“看”» 正文

诗歌鉴赏离不开“看”

[01-18 22:15:4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8874

概要:三、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四、爱民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五、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抒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六、奋发进取的形象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充分表达了年轻时杜甫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旷达胸怀。“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ld

诗歌鉴赏离不开“看”,标签:高中阅读,http://www.wenxue9.com

  三、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四、爱民惜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五、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抒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六、奋发进取的形象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充分表达了年轻时杜甫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旷达胸怀。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的情思,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分属植物和动物,但组合在此小令中,成为三个叠加意象,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一个具有落寞、寂寥、怀乡等复杂情感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意象”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所以,诗歌的阅读欣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如读柳永《雨霖铃》时,读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扣住“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就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将自己的离情别绪融入这几个意象中,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学习王维《山居秋暝》则要通过清泉、翠竹、明月、碧莲等意象领会空山秋天恬静、清幽的意境美。

  古诗词中所使用的意象往往跟其题材有关系。像2003年上海春考,两首七绝(宋·杜常《题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的题材都是“咏史”。咏史诗往往跟历史陈迹有关系,于是“华清宫”成为所咏对象,晓风、残月、荒草、败迹、西风、雨声等成为这类诗所常用的意象,反映历史的兴衰,表达作者的沧桑之慨。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

【高考目标】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中阅读题及答案高中阅读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高中阅读题及答案


上一篇:把握诗歌形象感知诗歌意象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