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正文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

[01-18 23:20:31]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878

概要: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标签:高考复习计划,http://www.wenxue9.com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第十课时
课时要点:浅谈古典诗歌的对比鉴赏                                                                                  
一.选题目的
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画廊中独树一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内涵,而且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主流。学习研究古典诗歌,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愉悦,并且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二.研究过程
1.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学习古典诗歌,我认真搜集和阅读了初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关古典诗歌的一些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筛选了有关内容,确定了基本思路,制定了行文大纲。
2. 随着对课题研究的逐渐深入,我还找了与课题相关的大学中文系的教材,如:《唐诗分貌》、《中国文学史》、《古典诗歌赏析》等。经过对每一份资料的分析,仔细地筛选,进一步完善行文大纲。
3.集中有关资料,确定中心思想,融入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分析评价,准备着笔。
三.结题报告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画廊中,留下了古人生活的印记,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世界:有改造山河、振兴乾坤的诗人;也有不平则鸣、强烈干预政治的诗人;有展示气象恢弘、歌颂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诗人,也有一步三叹、落拓不羁、怀才不遇的诗人。产生诸多不同意境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塑造。
在阅读古典诗歌时,最好采用对比方法进行阅读,可以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的效果,更能深入体验作品丰富的内涵,更能触发对作品的共鸣,更能感受人、社会、自然的水乳jiao融。
下面我们以曹操的《观沧海》与汪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诗为例,谈谈诗歌的对比阅读。
通过对诗歌的体裁、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诗人运用的语言以及诗歌意境的对比阅读,进而品位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情感世界,领悟不同时代、不同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一)诗歌体裁和写作背景的对比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样式,而不同时代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既有时代的特征又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鲜明的个性又体现了所处时代的骨气与风貌。
《观沧海》这是一首古诗,作者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观沧海》这首壮丽的诗篇。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汪湾。汪湾是洛阳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诗人往东寻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语言表达的简明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