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中国科幻之路》 第六章 科幻艺术的本质» 正文

《中国科幻之路》 第六章 科幻艺术的本质

[01-18 18:01:3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8173

概要:此类分析不必再往下进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批评家以科学知识的准确与否作为评判科幻小说惟一标准,那么给他一段时间,他可以否定掉科幻小说史上所有第一流的作品和所有主要题材类型。在这以后,如果还想保留科幻小说这门艺术的话,也许只有它的名称可以保留下来。 为什么科幻小说在这样的考核面前会"集体不及格"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科幻小说本来就是一种虚构类的文学,其中必然有从真实向幻想的跳跃,然后在幻想的,而不是真实的天地里展开故事。科幻作品里描述的许多神奇的科学技术,连专业科学家都没有研究过,你怎么能希望小说家给予严格证明呢?而如果要求科幻小说家一定要在真实的科学知识范围内展开故事,又怎么能写出科幻小说呢?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在科学知识上百分之百正确的要求,是一种"拖后腿"的要求,在科幻小说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只能起到束缚创作的消极作用。纵观全世界的科幻文学,大致有三个渊源:通俗文学渊源,哲学与纯文学渊源,科普创作渊源。中国的科幻小说秉承前苏联的传统,来源于科普阵营。所以从事科幻工作的人,尤其是编辑,就继承了这种针对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

《中国科幻之路》 第六章 科幻艺术的本质,标签:小说教学,http://www.wenxue9.com
  此类分析不必再往下进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批评家以科学知识的准确与否作为评判科幻小说惟一标准,那么给他一段时间,他可以否定掉科幻小说史上所有第一流的作品和所有主要题材类型。在这以后,如果还想保留科幻小说这门艺术的话,也许只有它的名称可以保留下来。
  为什么科幻小说在这样的考核面前会"集体不及格"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科幻小说本来就是一种虚构类的文学,其中必然有从真实向幻想的跳跃,然后在幻想的,而不是真实的天地里展开故事。科幻作品里描述的许多神奇的科学技术,连专业科学家都没有研究过,你怎么能希望小说家给予严格证明呢?而如果要求科幻小说家一定要在真实的科学知识范围内展开故事,又怎么能写出科幻小说呢?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在科学知识上百分之百正确的要求,是一种"拖后腿"的要求,在科幻小说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只能起到束缚创作的消极作用。纵观全世界的科幻文学,大致有三个渊源:通俗文学渊源,哲学与纯文学渊源,科普创作渊源。中国的科幻小说秉承前苏联的传统,来源于科普阵营。所以从事科幻工作的人,尤其是编辑,就继承了这种针对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才有价值的评判标准,而非针对文艺作品的宽松标准。这种标准的实行,最大的危害是抹杀了科幻小说的艺术本质,使它永远成为科普文章的一种。
  那么,科学与科幻小说就没有关系了吗?并非如此。艺术的核心是美学价值。而一门特定的艺术又是以它所表态的特定的美为存在基础的。科幻小说所表达的,正是科学技术中美的成份。
  在中国科普作协科幻研究会会刊《星云》的第二十七期上,刊登了刘慈欣的一篇文章。下面,笔者不怕冒抄袭的指责大量引用这篇文章中的文字,因为他的观点确实与我的非常相近。
  在这篇名为《混沌中的科幻》的文章中,刘慈欣首先从反面指出了科幻的基础不是什么:"它不以人物见长。科幻史上没有留下什么有影响的人物形象,甚至个别科幻作品可以没有人物。它也不以幻想为本,因为幻想性文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的本质是科学。"
  接下来,在名为"科幻美学原理"的第二节里,刘慈欣论述了科幻的基础。那就是表现存在于科学技术中的美。"世界各个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胆最绚丽的幻想来构筑自己的创世神话,但没有一个民族的创世神话如现代宇宙学的大爆炸理论那样壮丽,那样震憾人心;生命进化漫长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娲造人的故事所无法相比的。"在这里,作者用"绚丽"、"壮丽"、"曲折"、"浪漫"等词汇来形容一些由概念、公式和定理组织的科学理论,这本身就是在提练科学中的美。
  接着,刘慈欣阐述了科学之美的特点:"科学之美同传统的文学之美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美感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普通人需经过巨大的努力,才能窥她的一丝光芒。但科学之美一旦展现在人们面前,其对灵魂的震憾和净化力量是巨大的,某些方面是传统文学之美难以达到的。而科幻小说,正是通向科学之美的一座桥梁,它将这种美从方程式中释放出来,展现在大众面前。"
  刘慈欣没有解释科学之美有哪些传统文学达不到的效果。在前面第五章由我国太空美术探索者喻京川创作的介绍太空美术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进一步的诠释。喻京川写到"艺术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反映时代脉搏。今天,人类文明已进入前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空前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纵览当代中国画坛所反映的内容现时代发展仍有很大差距,无论绘画展览或是画册内容,那些古树古庙,陶瓷器皿,茅屋农舍等等充斥满眼,一片田园牧歌,作者们对那些早已逝去的农业文化留念不已,这些不能不说我闪很多作者头脑中的时代观念还极为滞后,即使一些较前卫的美术或先锋美术之类,也只是停留在对工业社会,机器时代的反映。"
  尽管喻京川是在谈美术问题,但艺术是相通的。传统文学的美学基础也建立在农业社会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直到今天,如果你打开一本大学文学基本原理教材,那里面引用的大量论据仍然出自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莎士比亚……传统艺术从大自然界中找到美,从人的日常生活中打到美,把它们升华后表达在艺术作品里。这个任务它完成了。但从科学中找到美,并且艺术地表现这种美的任务,传统艺术并没有完成,甚至不准备承担。而这个任务势必将在由科幻艺术来完成。这就是科幻艺术存在的价值和基础。
  什么是科学技术中的美,这是需要若干本专著才能说清的问题。美籍印度科学家钱德拉塞卡撰写的《从莎士比亚到牛顿》是这方面少见的汉译著作之一,读者不妨参考。在这里笔者要阐明的是,从重视科学的"真"到重视科学的"美",这个任务并不好完成。美对艺术家来说是主要产品,而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只是副产品。一部分科学家能从自己的研究工作中感受到科学的美感与震憾力,但他们很难用艺术语言来表现它们。更不用说还有相当多的科学工作者缺乏艺术直觉,难以感受到科学中的美学成份。所以科幻作家很难象纯文学作家那样,直接从传统文学几千年的深厚积累中汲取营养。这是当今科幻文学艺术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但更能给我们以开创者的自豪与探索者的兴奋。真正对艺术负责的科幻作家必须首先通过了解大量的科学技术,挖掘出其中的美学成份,然后再尝试用各种手法来表现这些美学因素。
  
  如果我们从更大的范围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为科幻文学找到更为远大的社会地位:科学技术发展至今,虽然给予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动力,深深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人们极少从内心里接受它们,只是把它们作为一种利器。当人们渴求心灵生活时,人们仍要转向传统的艺术和宗教。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科学技术中的美得不到升华,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科幻艺术会成为一座重要的桥梁,将科学技术从人们的身外引入人们的内心,尽管这座桥梁目前连桩还没有打好。
  对此,杨潇有一段颇为权威的论述:
  "依现代的眼光看,在当前的中国,这两种文化都还发育得很不充分,很不健全。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有着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从事科技的科研人员心无旁,轻视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文艺术,而从事人文艺术的知识分子承袭了传统中轻视实践与科学的不良因子,对科学技术的陌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科技文化以为自己可以解释或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而表现出某种科学主义倾向,人文文化由于对新兴的科学文化不了解,非常容易把当前社会所产生的弊病都归之于科技发展的结果。从而在两种文化间造成一条互相都难以理解的鸿沟。……一方面,它(科幻艺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向往科学,开阔视野,拓展广阔的思维空间、'引爆'新发明新创造;另一方面,它还对科学的局限性和技术的负面效应提出警示,促进公众更全面地认识科学,使社会对科技有一种制约作用。……科幻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良好方式,它促进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艺术文化的沟通,而且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显示出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杨潇《科幻与跨文化交流》转引自《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小说阅读教学小说教学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小说阅读教学


上一篇:《中国科幻之路》 第五章 其它类型科幻艺术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