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小说阅读教学《中国科幻之路》 第六章 科幻艺术的本质» 正文

《中国科幻之路》 第六章 科幻艺术的本质

[01-18 18:01:37]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小说阅读教学   阅读:8173

概要:挖掘科学中的美,是科幻创作的"正路"。科学之美也是科幻作品的魅力所在。经常有一些走边缘形式的作者和编辑,认为科幻作品要吸引人,必须加入侦探、凶杀、战争、爱情等情节。这种观点说明其对科幻艺术的魅力还缺乏了解。"科学自有其吸引人之处,否则,为什么有这么多科学家为之献身呢?不是用科学本身的内在魅力去吸引读者,而是外加什么'噱头'、'趣味'、'笑料',这是注定要失败的。……文艺性的科学读物,并不需要什么外来的'噱头'和趣味,关键在于挖掘科学中真正动人心弦的地方。朴实无华,展示出客观事物规律性的美,本来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值得赞赏的风格,在科学文艺读物中却正是它内在的生命。(郑文光《科学文艺杂谈》摘自《郑文光70寿辰暨文学创作59周年纪念文集》) 强调科学的"美",并不是不重视科学的"真"。只是要搞清谁主谁从的问题。在艺术领域里,"真"通常不是指"物理真实"或"历史真实",而是"

《中国科幻之路》 第六章 科幻艺术的本质,标签:小说教学,http://www.wenxue9.com
  挖掘科学中的美,是科幻创作的"正路"。科学之美也是科幻作品的魅力所在。经常有一些走边缘形式的作者和编辑,认为科幻作品要吸引人,必须加入侦探、凶杀、战争、爱情等情节。这种观点说明其对科幻艺术的魅力还缺乏了解。"科学自有其吸引人之处,否则,为什么有这么多科学家为之献身呢?不是用科学本身的内在魅力去吸引读者,而是外加什么'噱头'、'趣味'、'笑料',这是注定要失败的。……文艺性的科学读物,并不需要什么外来的'噱头'和趣味,关键在于挖掘科学中真正动人心弦的地方。朴实无华,展示出客观事物规律性的美,本来在文学作品中也是值得赞赏的风格,在科学文艺读物中却正是它内在的生命。(郑文光《科学文艺杂谈》摘自《郑文光70寿辰暨文学创作59周年纪念文集》)
  强调科学的"美",并不是不重视科学的"真"。只是要搞清谁主谁从的问题。在艺术领域里,"真"通常不是指"物理真实"或"历史真实",而是"艺术真实"。 更明白一点说是"真实感",是逼真,而不是百分之百的真。
  应该认识到,随着公众科学常识水平的提高,能使其对作品产生真实感的"底线"也在不断提高,或者说,读者和观众变得越来越"不好糊弄"。在《清末民初小说系·科学卷》里,记载了一些近一个世纪前的科普作品,比如姐弟二人赏月,弟弟问,月亮上没有没嫦娥、玉兔?姐姐告诉弟弟,那里只有陨石砸出的环形山。象这样的作品当时是写给成年人的,而今天大概只能写给小学生看。凡尔纳的作品今天看起来总是缺乏真实感,是因为我们的学问普遍增加了。曾经发行数百万册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放在今天大概会因浅显而无法出版。越来越多的读者对当今科幻小说的知识水平不满,呼吁所谓"硬科幻",其实是读者知识水平增加,一般作者的知识水平不能覆盖其上的结果。中国有大学文凭的人已经以千万计,高中毕业生则上亿。能让这样知识水平的读者接受科幻作品的"真实感",作者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另一方面,尽管科学知识的细枝末节上的"真"可以放宽要求,但科学精神,科学原则上的"真"应该永远是科幻作品所保持的底线。超现实而不超自然,不允许有鬼狐仙怪、附体投胎之类的情节出现,应该是科幻作品与其它幻想类文学之间的分界线。最近已经有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把科幻文学的基础单纯定位在幻想上。甚至以突破想象力的局限为旗号,大量引入神怪作品和武侠作品的情节,然后给个勉强的科学解释算作过关。这样的边缘性作品实际上取消了科幻文学的特色,而且也并不吸引人。因为神怪作品和武侠作品是独立的文学体栽,自有它的读者群。四不象的作品总是不讨好的。

四节 如何理解科幻之"幻"  第六章



  科幻艺术这个词由"科学"、"幻想"、"艺术"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三者中,"幻想"一词的含义一直受到极大的误解。很大原因在于,许多人以望文生意的方式来理解这个词。下面,笔者列举一些常见的错误观念:
  一,只有科幻艺术才是有想象力的艺术,其它艺术门类不以想象力见长。
  实际上,任何艺术都是想象力的产物,因为艺术不以直接描述客观事物为任务,没有想象力的加工就没有艺术作品。只能在不同艺术作品之间比较想象力的高低,而不能认为某个门类,某种体裁的作品其想象力一定高过其它艺术门类或体裁。即使是科幻小说,如果写的是老套的题材和手法,也不及大胆的纯文学作品更具有想象力。"旧浪潮已经败坏,他们年复一年继续写着老一套的货色,炮制老一套的情节,如同兜售按码论价的匹头,不着边际地描绘有名无实的人物,津津乐道了无新意的思想观念……他们笔下的星系是一种干巴巴毫无生气的地方,甚至不如地球这么生动有趣,这就理所当然使我们感到在星系上已经再没有神奇感可言。"(《科幻之路》四卷334页)
  二,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力能够推动科学发展。
  这种观点产生于对科学本身的不了解。绝大部分社会成员不是通过接触科研机构来了解科学,而是通过学校教育来了解科学。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原则,就是不讲科学界尚未定论的东西,凡事必须有固定答案。再加上具体进行教育工作的教师水平和方法的局限,使得很多人认为科学是死板、僵化、固执的事物,与想象力全不沾边。其实不然,科学本身就以"大胆想象,小心求证"为研究原则。真正在第一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彼此较量的也是想象力,只不过把一般的想象力具体转化为科学创造能力。而科幻作为一种艺术,只要求"大胆想象",并不负担"小心求证"的任务。它的想象力是艺术的想象力而不是科学的创造力,是不能代替正规科学研究的。至于科幻作品给科学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仅在发达国家才是现实),主要是它宣传了一种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而不是科幻作品里的具体创意有研究的价值。事实上科幻创作对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借鉴远远大于它对科学的贡献。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看一看潘家铮先生的观点:"我们推崇和赞美科幻作品,是要解放青少年们被禁锢的思想,让他们长出腾飞的翅膀,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励他们热爱科学探索奥秘,并不是要他们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家,甚至成为只想一步登天不愿艰苦钻研的懒汉"(《科幻大王》99、9刊首语)
  三,科学是拒绝想象力的。
  事实上,科学本身与想象力息息相关。首先,绝大部分科学知识描述的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事物,从宏观的星系到微观的基本粒子,没有想象力根本无法把握。其次,科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而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在一个科学假设尚未被证实之前,它完全是想象力对原有知识进行加工的产物。
  认为科学会排斥想象,这一结论深入下去,就是将科学视为排斥创新的保守力量。这种观点与整个社会对科学的看法发生变化有关。"在二十年代,'科学'一词表示一切新鲜的和不同的事物。"(《科幻之路》三卷235页)这句话也可以形容中国在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未期的社会潮流。而正是这两个阶段,中国科幻小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那时的科幻小说中,人们象对待神明一样,等待科学家给出一个新发明,或对神奇事件作出解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小说阅读教学小说教学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小说阅读教学


上一篇:《中国科幻之路》 第五章 其它类型科幻艺术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