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古文与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

[01-19 02:36:03]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古文与文言文   阅读:8452

概要:焉』(哪里)取之?阙秦『以』(用来)利晋,『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君『图之』(图:考虑。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秦伯『说』(说:通“悦” (yuè),高兴),与郑人『盟』(动词。结盟,订立盟约)。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戍:戍守。之,指郑国),乃还。(三)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兴了,就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标签:古文翻译,古文名句,http://www.wenxue9.com
焉』(哪里)取之?阙秦』(用来)利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之』(图:考虑。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秦伯』(说:通“悦” (yuè),高兴),与郑人』(动词。结盟,订立盟约)。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戍:戍守。之,指郑国),乃还。

(三)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四)子犯请击『之』(它,指秦师),公曰:“不可。』(如果没有)『夫人』(那人,指秦伯,秦穆公。古今义不同)之力不及此。』(依靠)人之力』(却)『』(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亲附。所与:同盟者),不』(知:通“智”)』(用)』(替代)整,不』(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吾』(语气词,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亦『去』(离开)之。

(四)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重要实词】

『去』1、“亦去之。”去,离开。这个词的古今义刚好相反。今义表示到……地方。例如: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③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还有一个意思是“距离,例如:”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封』(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封(疆界,名词)

『鄙』①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上一篇:《治驼》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