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古文与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

[01-19 02:36:03]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古文与文言文   阅读:8452

概要: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许』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通“缺” ⑤jué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重要虚词】『之』(1) 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烛之烛(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之(代词)○主+(之)+动(处在主谓间,不译)○时间词+之(凑足一个音节,不译)○(之)+名词、代词(的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标签:古文翻译,古文名句,http://www.wenxue9.com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重要虚词】

『之』(1) 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烛之烛(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动+之(代词)○主+(之)+动(处在主谓间,不译)○时间词+之(凑足一个音节,不译)○(之)+名词、代词(的)○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的标志(甚矣,汝之不惠。/何厌之有?)○作动词,往,到。

□何厌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厌,满足。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莲之爱,陶后鲜有闻。

『其』 (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3)以其无礼(郑国,代同)

○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作代词“他她它(们)”○处在定语的位置,解释“他她它(们)+的”○自己的○那(那些)○其中的○表示语气。

□吾其还也。(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

①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

②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③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表疑问语气。)④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其,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疑问句中、祈使句中、感叹句中、主谓间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然后)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用,介词)
『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明智,聪明。读zhì)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上一篇:《治驼》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