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
  • 下载
  • 作文
  • 知识
  • 课件
  • 教案
当前位置:问学网教学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古文与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

[01-19 02:36:03]   来源:http://www.wenxue9.com  古文与文言文   阅读:8452

概要:①伏笔与照应得当。②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发辞——晋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子犯建议攻秦兵——晋公再晓之以理。③叙事详略得当。四、烛之武为什么能劝退秦师,化解危机?(说话艺术)1、善于利用矛盾。2、善于分析利弊。3、善于揣摩心理。五、烛之武人物形象分析虽怀才不遇,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伯。最终不辱使命,堪称大器晚成的典范。这就是孔子所赞赏的“士”。 论语中“士”最高等级是不辱君命。(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十三》)八、扩展阅读: 可选择“读本”中《晋公子重耳出亡》中有关片断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的“城濮之战”的有关内容。六、布置作业:小组合作,整理文言知识。 □整理本文中出现的文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教学参考,标签:古文翻译,古文名句,http://www.wenxue9.com
①伏笔与照应得当。
②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发辞——晋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子犯建议攻秦兵——晋公再晓之以理。
③叙事详略得当。
四、烛之武为什么能劝退秦师,化解危机?(说话艺术)

1、善于利用矛盾。2、善于分析利弊。3、善于揣摩心理。

五、烛之武人物形象分析

虽怀才不遇,但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他的能言善辩说服了秦伯。最终不辱使命,堪称大器晚成的典范。这就是孔子所赞赏的“士”。 论语中“士”最高等级是不辱君命。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十三》)

八、扩展阅读: 可选择“读本”中《晋公子重耳出亡》中有关片断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的“城濮之战”的有关内容。

六、布置作业:小组合作,整理文言知识。                 

□整理本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学生小组活动)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明智,聪明。读zhì)

(二)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一词多义

□重要实词

『封』(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2)肆其封(疆界,名词)

『鄙』①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④quē 通“缺” ⑤jué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重要虚词

『之』(1) 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

   (2)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4)烛之烛(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上一篇:《治驼》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已有条评论] 我来点评
验证码: 昵称: